當前位置:文學樓>其它小說>開局皇帝:我招募到了槍神趙雲> 第164章大唐龍坡監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164章大唐龍坡監 (1 / 3)

此時,乾國境內的淮夷,除了一小部分逃進了朐山之外,其他的基本都已經被各縣乾軍控制了起來,除了精挑細選出的12500名戰士,組成淮蠻軍外。還有三十多萬的淮夷俘虜,被編入了府兵體系之中。

加上原本各地招募的府兵,整個東海郡的府兵人數突破到了近40萬。在這種龐大的基數下,原本只是處於草創階段的府兵機制,已然無法支撐起這幾十萬人體系運轉。

甚至,就連乾國的國家面板上的國家精神一欄,都多出了一個“府兵冗餘”,降低軍隊組織力5%的大debuff。為此,張碩不得不對乾國的府兵體系不著手進行改革、進一步完善軍府制度。

在經過謝安、王安石、王彥章、劉洎、趙雲、黃忠、謝奕等人的各抒己見後。張碩決定改變原本由屯將管理各鎮府兵並負責日常訓練。安撫使從事監督,同時負責安撫府兵,署理日常生產內政事務的分工制度。重新劃分各級軍官,進行分級管理。

新的府兵制度下,府兵以戶為單位,無論一個戶口是一人,還是十幾人,一率由當戶內部人員自行選出一人,擔任戶長。每100戶由一名鄉長管理。然後以地區為單位,每鎮設定一名安撫使和鎮守使分管文武,而在鎮級之上,再設定一名指揮使。統轄所屬鎮鄉的府兵。

農忙期間,各鎮青壯府兵每日需分批次,在鎮守使的帶領下進行不低於一個時辰的軍訓。農閒期間,則所有青壯府兵每天都要進行不低於三個時辰的軍訓。其餘時間則在鄉長的帶領下,完成當地的生產指標。

指揮使負責傳達朝廷的旨意,並進行監督、審查。戶長則是為了協助鄉長與鎮守使的工作,便於集中管理。

安撫使獨立出來,雖與鎮守使平級,但不受指揮使管轄,直隸於張碩,負責安撫、監察,同時有干涉轄下人事的權力。並且需要定時向朝廷彙報所轄地軍府的各種情況。

當國家爆發戰爭後,朝廷將根據情況,向各鎮各縣下達徵召府兵的數量和任務。這些府兵將由鄉長挑選出來,由鎮守使與指揮使統領、指揮。

當然,在徵召府兵的事情上面,張碩也進行了一些限定,並非是任由鄉長隨便挑選的。首先是均衡,一般情況下一戶出一個,這次上了戰場,下次就不用去。以戶為單位計算,不以人頭計算,雖然看上去有些不公平,但也是為了側面鼓勵軍戶生育。

其次是保種。也就是說每個軍戶中的老人、女人在戰時都必須按規定上戰場,平時也要響應朝廷徵召,做為基建軍團,承擔各種工程以及其他任務。但他們家中可以保留一個9歲到30歲的青壯男人不上戰場,用以延續後代。

鄉長挑選人員,由安撫使稽核後,才能送去前線。如果發現其中有問題,輕則鄉長免職,重則斬首,甚至會影響到其家人。

除了戶長是自行選擇以外,鄉長由編制內的100位戶長進行投票選舉。而鎮守使與安撫使都是由張碩直接進行任命。且最多五年,就要調換輪轉一次。

這一次與蜀國一戰,乾國雖然損失不小。但卻證明了乾國的實力,不僅外部投靠之人與日俱增,內部將士、百姓的歸屬感也是提升了不少,軍中死忠之士,高達近千人!而張碩就是從這些死忠士卻中挑選出的人員,他們的能力或許並不出色,但卻絕對忠誠,便於張碩整合府兵,降低叛軍的誕生機率。

至於指揮使的人選,就不能這麼馬虎了,至少也得是武將級別的。除了謝泉(謝玄三哥,統47、智74)、謝豁(謝玄六哥,統52、智71)這兩個在抗蜀之戰中表現不錯的謝家後輩外,目前空閒著的郭家二哥郭平(統70、武63)和五弟郭德成(統65、智76)也被利用了起來,四人分別擔任利城、陰平、樂安、郯縣四地的軍府指揮使。

郭家四兄弟前來投乾,結果兩個是師帥,兩個是指揮使,可謂是極具恩寵,光宗耀祖了。ъìQυGΕtV.℃ǒΜ

至於其他五縣的指揮使,因為乾國沒有閒置的名將,張碩又不想啟用太多的謝家、蕭家子弟,而沒有馬上任命。只是是讓謝安與王安石兩人閒暇之餘,多去地方上走走巡視一番。

……

徐州雖然歸於平靜,但卻是暗流湧動。各方勢力,都在積蓄著力量,準備施行雷霆一擊。

在張碩的重點關注,以及國家精神“大興土木”的加持下,東海郡各鎮各縣之間,全部修建了一條寬約三米的官道。

自樂安國繳獲的兩張特殊圖紙【大唐龍坡監建築圖紙】、【海清寺阿育王塔建築圖紙】前者也已經基本完工,後者也有了40%的完成度。海清寺阿育王塔坐落在樂安郡城中,而大唐大唐龍坡監則建立在郯縣境內的一處大平原上。

原本張碩是準備把海清寺阿育王塔建立在天亙城,作為國都一處標誌性建築的,只是張碩個人不喜歡佛教,謝家又多是修道之士,在經過反覆衡量後,張碩還是決定不將其建設在國都之內,而是將其建設到了樂安郡城。

因為蘭陵郡城之內的蕭家,雖然不排斥佛教,甚至齊、梁二房的族人中,也不乏禮佛之士。但這些人基本都已經隨著齊、梁二房南下。族中剩下的大多都是以儒者和通道之人為主。對於這些人,張碩並不想,也沒必要把海清寺阿育王塔修到蘭陵郡城,去膈應他們。

索性就把這玩意甩到了臨近東晉的樂安縣去。等這玩意完工後,說不得還能從隔壁東晉多吸引幾個傳教高僧或是佛門人才過來呢。

“介甫,看來你是任重而道遠啊。”

看著眼前已經栽種了部分牧草,其內卻只有零星幾十匹馬的大唐龍坡監。張碩露出來一絲苦笑。

因為眼下距離阿育王塔的完工還要再等個把月。所以張碩同負責管理馬政的王安石,先來到了大唐龍坡監視察。雖然這棟建築已然完工,但此刻大唐龍坡監目前大致上還屬於半閒置狀態,畢竟徐州可以養馬,但乾國目前並沒有多少種馬可以進行培育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