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晉策> 風捲長安 第一百五十五章 造反怎麼有胡人牽扯進來?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風捲長安 第一百五十五章 造反怎麼有胡人牽扯進來? (2 / 2)

江晨咦了一聲,腦子裡轉著,歷史上好像今年長安這附近沒啥兵戈出現,這樣應該算是大事,自己不會記不住。

再轉念一想,現在這歷史已被自己扭曲了,八王之亂的主人公都被自己弄死了一個,本來八王之亂的司馬冏莫明地被自己弄到了長安,誰知道,按現在的發展,會不會出現戰爭?只是,司馬冏為何要動武?

江晨腦子裡轉著,眼睛瞪著,一時沒說話,大家都知道他在想事情,也沒再說什麼,也各自想著自己這事。

江晨再想著,現在這時候資訊太少,自然弄不明白,想想,讓宇文曦拿了紙筆來,把這段時間自己掌握的與司馬冏有關的事情都寫了出來,既然事關司馬冏,那這些圍繞他發生的事,都可能與這事有關。

把所有事寫出來,再在這些事情中間寫上司馬冏的名字,江晨就看到,外圍有一個名字是司馬越,然後是司馬熾,司馬熾自然是因為那遺詔了。再把這段時間的也加入進去,接合起歷史各朝各代發生的相關事情,再聯絡著前面陳雪所說的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,江晨腦子裡靈光一閃,嘴裡脫口而出:“司馬冏要造反!”

他這一句話一說出來,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,一時都覺得有些沒敢相信,都重複問道:“你說啥?”

江晨一手拍在寫的那張紙上,這一下腦子裡更清晰了:“沒錯,司馬冏想要造反!”

幾人互相看了看,馬芊芊問道:“我說,你怎麼就確定說司馬冏要造反呢?”

江晨笑道,笑容中非常自信:“肯定是這樣了,而且我可以肯定,這事中間,司馬越估計也有份,難說啊,兩人會同時造反。”

幾人越聽越糊塗,都靜靜地看著江晨,等他解釋。

江晨笑道:“你們想,當時刺殺太子的時候,是司馬冏和司馬毗、也就是司馬越共同策劃的,卻被我們破了,還死了一個東海王世子,太子卻安然無恙地回到洛陽,而他們刺殺太子的誘因,就是關於司馬熾的那張遺詔……”

“遺詔?”好幾人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,江晨簡單把遺詔的事說了,當然沒說那是有很多假冒,就說自己在趙王被刺的時候,無意中知道的,還讓吳天他們去洛陽打聽,確實

有這麼一個東西在。

江晨接道:“現在非常確定,那張遺詔肯定是在司馬冏和司馬越手裡了,不然也不會那麼想殺太子殿下。要知道當今惠帝只有殿下這麼一個兒子,惠帝身子又不大那啥,殺了太子,就斷了後嗣,司馬熾有遺詔加身,非常有可能繼承大統。卻不想讓太子殿下逃回了洛陽,司馬冏和司馬越的勢力都不在都城洛陽,想再對太子殿下動手非常難了。”

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這次刺殺太子殿下,東海王世子司馬毗死了,司馬越惱羞成怒,於是……”

宇文曦介面道:“太子殿下回去洛陽,司馬冏這太子太傅卻沒去洛陽,那就說明他現在地位不是太高,難說很可能這太子太傅也時間不長了。”

江晨笑道:“是我跟太子殿下說了,司馬冏在刺殺的事件中參與進去,殿下怎麼可能還會帶著他回洛陽,一直沒對他下手,只不過是沒證據,畢竟他是司馬家的同姓王,沒證據誰也不能對他怎樣。”

周正笑道:“那就是了,司馬越本來就和他有勾聯,司馬越等不及,司馬冏他感覺也可能因此丟了地位,於是就會與司馬越一起起事。”

江晨點頭道:“不錯,司馬越與司馬熾的關係就不用說了,如果司馬熾上了位,那司馬越肯定是位極人臣,跟著一起從龍的司馬冏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,不用再像現在這樣不尷不尬地做一個太子太傅。”

宇文曦道:“那就很明晰了,準備糧草,就是為了造反而用。”

江晨沉吟了下:“這段時間才來準備,感覺有些倉促,我估計是朝中有什麼訊息傳出了,比如,削他的大將軍,或是太子太傅的訊息,也可能是不讓其再鎮長安,畢竟太子殿下不會要一個想殺自己的太傅,他只需要跟惠帝說說,加上賈后,只要是司馬家的人,能打壓肯定就打壓,殿下提議,賈后首肯,很簡單這事就會在朝堂上成了定論,他為了自己的地位權力,所以鋌而走險。”

想了想,江晨又接道:“至於司馬越,從趙王始,因遺詔的關係,目的就是讓司馬熾上位,只是沒想到,這次卻賠了一個世子,白髮人送黑髮人,司馬越肯定是咽不下這口氣,既然遺詔到手,那就沒必要再等著惠帝和太子殿下死了再說,只要打上惠帝得位不正的旗號,有遺詔在手,怎麼也算是名正言順、師出有名,為地位,為權力,不如博上一博了。”

馬芊芊笑了:“你這倒是說得有理有據的,但怎麼會有鮮卑人牽扯進來呢?別跟我說,司馬冏和司馬越跟鮮卑人勾結在了一起吧?”

江晨微一笑:“這也不是不可能。其實最可能的就是找鮮卑人借兵。之前鮮卑人在長安吃了大虧,丟了那麼多人,這次難說也不無要報復的可能,只要一說,估計就一拍即合了,畢竟司馬冏的人馬還是少了些,有了鮮卑人加入,雖然只是幾千人,那也有很大可能成事,畢竟強悍的鮮卑人騎射天下聞名。”

史上也不是沒有借兵的,八王之亂時,各司馬家的王爺為了自己利益,就到處借兵,氐人羌人,鮮卑匈奴都被司馬家的人借過,最後有借無還,被五胡在中原弄了一通,最後弄得大晉只能南渡偏安東隅。chaptere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