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總哭了。
他是個聰明人,知道今天奇遇了。
他年輕了很多,今後,多活10年20年應該不成大問題。
他認為,把好處給了劉牧樵這是天意。
“天意,真的是天意啊!”他不停地嘟噥這句話。
牛總是最迷信因果的,有什麼因,就會有什麼果,今天,他切實體念到了因與果的關係。
慈不帶兵,義不養財,善不為官,情不立事,仁不從政。
這是一句老話。
但是,牛總相信因果。
他在幾十年商場上的打拼中,總結出來一套理論,確實,義不養財,但是,養不養財更要看因果。
牛總過去是英語老師,在經商的道路上有過很多的奇遇,每一次奇遇,他都能找到因果關係,他也因此特意買了很多佛學的書籍。
他把企業交給弟弟,也是因果報應。
早年,牛總家裡很窮,和農村普通家庭一樣,除了紅薯能管飽之外,其他要什麼缺什麼。
他在高考恢復那一年,偷偷參加了高考,考上了外國語學院。
因為家裡窮,牛總的弟弟就沒有這樣的幸運了,他只好在家種紅薯,曬成紅薯幹,賺的一點錢,給哥哥讀書。
那個時候,讀大學是國家負責的,但是,學生除了助學金之外,還需要一些花銷,特別是牛總這種情商比較高的人,總是會讓女同學歡心的。
請客吃飯,上街跳舞,看電影,都需要錢。
那時候,牛總的助學金是20元。16元食堂餐票,剩下的4元,就是他的零用錢。
逗女孩子喜歡的牛總這點零用錢是不夠的,家裡是他唯一的資金來源。
他花銷大,可就苦了在家的弟弟。
牛總的弟弟和牛總長得一模一樣,他們是雙胞胎,一個在京城讀大學,享豔福,一個在家吃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