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六一到了。
劉牧樵停下來,沒有做天籟針。
沒做天籟針是有原因的。
一是病情才剛剛穩定,做天籟針並非最佳時期,萬一承受不了激烈的共振,掛了,那就糟了。
二是李六一最近重症病人的救治取得巨大成績,他也想李六一亮一手,成全一下他。
雖然劉牧樵不想和李六一待在一起,不喜歡他那雙眼睛,更不喜歡他這個腦袋,但他也是同胞,曾經一起共事,事實上他們應該還算是朋友,成全他的願望還很足。
所以,他提出來,再組織一次會診。
半小時後,會診開始了。
意外的是,李六一和比爾楊是老熟人,李六一還是比爾楊的學生。10年前,李六一作為訪問學者,在比爾楊的醫院學習了半年,比爾還給李六一他們上過課。
那時候,比爾楊就已經是鼎鼎大名的國際大師了,在重症醫學領域,是大佬了。
那個時候,李六一就很崇拜他了。
今天見面,李六一難得的殷勤,口口聲聲說請教,請教。
討論開始,誰知,沒過十分鐘,李六一和比爾楊就因為學術而爭吵起來,非常激烈。
他們這還不涉及中醫,僅僅是西醫領域,他們的意見就相當的有分歧。
“比爾楊,極化液,鈉離子必須是相對濃度大一些,這沒問題,但是,鎂離子是錯誤的,心臟並不需要這麼多的鎂離子。我做了大量的實驗,鎂離子可以誘導室顫,體外實驗鎂離子誘導室顫成功率為78。因此,你的所謂秘方,鎂離子的濃度要減少一半……”
李六一對比爾的科研成果提出了強烈的批評。
學者之間是很有意思的,一分鐘之前還互相恭維,但是,一旦學術意見不一致,就立馬可以爭論的面紅耳赤。
“李先生,你的觀點我不贊成,我這項成果在治療重症患者搶救成功率上,提高了69,你有什麼資格否定我的科研成果?”
“比爾楊,你錯了,我最近也有一項科技成果,1.0版,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現在我已經完成了2.0版的科研,告訴你,我的科研成果,搶救危重病人,成功率提高到了340,也就是說,icu病房搶救,成功率在92左右,與過去的27的成功率,大大提高了。”
這就是李六一最近的成果。
劉牧樵也一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