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都市言情>全科醫師> 第1451章 破紀錄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1451章 破紀錄 (1 / 3)

老人的完全康復在京大二院產生了很大的轟動。

老人是很有影響力的人,他的老部下很多,還有很多人在崗位上,聽說老人痊癒了,都紛紛開車來祝賀。

劉牧樵他們還沒有離開。

二院的轟動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,這種病例,他們從來沒有手術過,一般,超過80歲,他們就絕對不做了,你簽字免責也不行。

在醫學上,對於生命有三種處理方式。

一種是治療觀,尊重病人的生命,他們認為,人,既然來到這個世界,那麼多一分鐘的生存期,也是值得付出金錢與時間、人力的。

因此,醫生往往就會拼命把病人救活,即使生存沒有任何意義,也要讓患者多活一分鐘。

第二種,是尊重人的死亡權力。

患者有選擇死亡的權力,當他們知道生存再無意義,很痛苦的時候,他們可以選擇安樂死。

安樂死是最人道的,也是最難以把握的,在倫理學上爭議最大。

在目前的觀念、法律框架下,安樂死很難得到推廣。

而介於第一第二種之間的醫學模式應運而生,叫“安寧療護”,或者叫“舒緩療法”,這種模式是既不延長生命也不縮短生命,而在此期間,醫生、護士最大的任務就是讓患者減輕痛苦。

這是一種在現階段最能接受的醫療形式。

後兩種都是需要簽訂法律文書的,或者類似的宣告。

例如,安寧療護,患者在神志清楚的時候,他可以立下預立意願,在病危的時候,他選擇放棄搶救,放棄插管,甚至放棄除靜脈外的所有營養供給。

也許,在不遠的未來,安寧療護將是很多患者願意接受的死亡選擇。

扯遠了。

京大二院震驚的原因是,一個95歲脆弱的患者,你們竟然敢於在他腦子裡放置起搏器。

風都可以把他吹翻的人,你們竟然敢在他身上做顱內手術,這是京大二院神經外科醫生震驚的原因。

還有一個患者,年齡更大,都105歲了。

可不可以試試?

吳教授的一個伯父,幾年前躺在床上,就因為帕金森病纏身而癱瘓,不能自理。

很苦惱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