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都市言情>全科醫師> 第1417章 終身教授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1417章 終身教授 (1 / 2)

劉牧樵一連三天,講學了30個小時。

也就是說,他每天上午、下午、晚上,每天講學10小時。上午4小時,下午3小時,晚上3小時。

過了一把癮。

參加的人員,整個京城搞免疫的人,甚至是滬市的,花市的,湘省、川省都有人坐飛機來聽課。

可以說,劉牧樵3天的講課,把我們國內的免疫學水平提高了一個檔次。

劉牧樵講最新進展,講最有實際意義的。

透過3天的課,劉牧樵被公認為是國內免疫學第一人。協和醫學院正式決定,聘請劉牧樵為免疫學教授。

來時對免疫學一無所知,僅僅是本科學的那點皮毛,轉眼,卻成了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終生教授。

劉牧樵覺得有幾分滑稽。

如果被聘請為其他方面的教授,譬如外科教授,兒科教授,或者說中醫學教授,他更好理解一些。

偏偏是免疫學教授!

不過,搞教學的就知道,其實,基礎醫學教授含金量更高,國家正在實施強基計劃,免疫學教授比外科教授更重要。

外科是應用型科學,而免疫學是實驗科學。就譬如張孝謙和湯飛凡,誰更接近諾貝爾獎?

張孝謙是內科學大醫,名氣大得不得了,但是他離諾貝爾獎很遙遠。

湯飛凡不同,他研究微生物,研究免疫學,他因為發現衣原體本應該獲得諾獎的。

湯飛凡還是國內天花疫苗的研究者,也是青黴素國產化的先驅。

他們倆是湘雅醫學院一班的同學,都是大名鼎鼎的醫學專家,但從貢獻的角度上講,湯飛凡在醫學歷史上的意義就更大。

劉牧樵被聘請為免疫學教授,協和醫學院不是隨意的安排,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

劉牧樵受聘儀式很隆重,協和歷史上很少有這種隆重的儀式,因為,協和的名氣這麼大,誰來做教授都是一種榮光,而不是因為誰做了協和的教授而使得協和的名譽提升。

但劉牧樵不同。

譚新發、彭德輝等一致認為,未來,醫學是劉牧樵的時代,他屬於愛因斯坦級別的人物,聘請劉牧樵做教授是一種必然的選擇。

事實上,他們在考慮劉牧樵做什麼教授的時候,首先,他們當然是考慮給予他中醫學方面的教授稱號,他的天籟針,絕對是獨步天下。

但是,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。

協和的長處不是中醫,它是國內西醫的鼻祖。

一部協和史,就是半部華夏醫學史,它由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捐資創辦,為我國的現代醫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。

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。

當然有人質疑洛克菲勒捐建醫院的動機,認為他是要消滅中醫。這種說法不作評價,只看事實,京城的協和醫院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醫院,診斷水平,治療水平,科研水平,它都是最好的。

這就是協和醫院,協和醫學院存在的意義,和他的價值所在。

由協和醫學院授予劉牧樵中醫學教授,顯然是不倫不類的,甚至是滑稽可笑的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