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牧樵沒有和他爭論。
他能嗎?
他能和病人家屬爭論,說自己很厲害嗎?不能!甚至連自己是來參加會診的都不好亮出來了。
他選擇沉默。
不過,他沉默了,人家可不沉默。
“小哥,你今年多大了?”
劉牧樵本不想回答,但是,不回答也不行, 劉牧樵對患者本人是極為尊重的,那麼,連帶他的家人,他也應該尊重才行啊。
“我剛滿了30歲。”劉牧樵說。
“畢業了嗎?”
30歲的博士海了去,家屬討厭劉牧樵多說了幾句話,更加想損他,就直接把他當學生了。
即便不是學生,也大不了是一個主治醫生, 在大醫院, 主治醫生毛都不算!
在患者的家屬眼裡,你即便是一個主治醫生,也就是人家教授的小跟班,用不著尊重和恭敬。
吳安樺也注意到了人家的輕視,忙說:“他就是劉牧樵……”
“劉牧樵是誰的學生?他老師很厲害是嗎?”
這種聯想是很自然的,你既然亮了名號,你還年輕不至於很有名,那麼就一定是你師父有名氣了。
“是他本人有名氣。”吳安樺院長說。
“他……吹牛的名氣?”人家家屬也是有文化的人,在醫學界,你30歲有名氣?怎麼可能?
雖然歷史上牛頓等大科學家出名的時候也很年輕,但是,醫學界,沒有聽說年輕的可以很有名氣。
醫學是靠一點一點積累的,你不到鬍子白了,就談不上有經驗, 談不上水平高。
醫學不僅僅是掌握了多少知識,他關鍵是能夠在臨床上運用,書本知識再多, 如果不能夠運用的話,就不可能成為好醫生。
知識轉化成運用需要經驗的積累,這一點是不可替代的,你一個30歲的娃,怎麼可能有名氣?
“呵,劉牧樵教授現在任醫院協會會長。”吳安樺準備以最簡練的方式告訴患者家屬,劉牧樵多有名氣。
這會長兩個字足夠顯示劉牧樵的份量了。
可是,這個什麼什麼“長”,患者家屬見多了,無非就是有背景,要不,這個會長也輪不到你30歲的人做。
於是,患者家屬冷笑了幾聲。
他不得不表示一下尊重,可內心卻是非常鄙視的。
患者是體制內的人,患者家屬不得不遵守遊戲規則,人家官二代也好,富二代也好,他必須尊重人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