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都市言情>全科醫師> 第2085章 激素醫生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2085章 激素醫生 (1 / 2)

劉牧樵給兒科一點福利,今後,醫生護士就會搶著去兒科了。

也確實,兒科醫生很辛苦,面對的兒童病人又不會表達,看病的難度就要增加很多,用藥,每個病人要臨時計算,進多少量,進多少水,都要用計算器計算的。

病歷一樣的要寫,進出院比普通內科快很多,所以,忙病歷,病志工作量也大很多。

在內科,病人3、5天不見效很正常,兒科不行。

兒科恨不得一針打下去,馬上就好起來。如果是1天不見效,家屬就會著急,如果是3天不見效,你就得找理由說服他們了,沒有好理由,你就會有麻煩。

兒科醫生很難做。

在民間,就有走捷徑的小醫生,他們用兩個法寶就能成名——激素和安定。

當然,正規的有職業素養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,但激素醫生,在農村,在小城市大有人在,小兒發燒,不管是什麼原因的,他們先來一支地塞米松,再來半支安定。

激素有退燒的作用,安定有鎮靜的作用。

一針下去,病兒不燒了,又安靜了,家長當然高興了。

其實,對疾病沒有任何好處。

小兒最常見的發燒原因一是病毒感染,二是細菌感染。先使用退燒針安定針之後,再用抗病毒抗菌藥治療。

所以,民間,或者小醫院有一些很有名氣的醫生就是這樣成名的。

在正規的醫院,一般來說,激素是不會輕易使用的,鎮靜劑更加不會輕易使用。

這也是從側面反應兒科醫生不好當。

至於兒科的護士就更不好做了。

兒科護士必須有絕招,有一針見血的本領。

其實護士打針就是一項技術活,想想兒科打針,身上就起雞皮疙瘩,給成年人打針還很難一針見血,要在兒童身上一針見血,真的要求比較高。

在兒科,護士沒挨患兒家長罵的非常少見,還有不少護士被扇耳光。

劉牧樵從5、6年前開始,在兒科實習,就見識過兒科護士的艱難。他那時候有一手好穿刺技術,在一次幼兒園食物中毒事件中脫穎而出,就因為劉牧樵打針又快又準。

劉婭當時抓住了機會,要劉牧樵帶出了一批好徒弟,她的兒科也因此興旺發達起來。

劉牧樵對兒科是同情的,他今天把這個專利送給兒科,也是感恩的意思。

他是從兒科起步的。

會診進行得很順利,用了1個半小時,幫3個患兒進行了會診。

會診不是聽劉牧樵一個人講,而是大家暢所欲言,最後劉牧樵歸總,做總結性發言。

這是劉牧樵不管多忙,都堅持的方式,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各級醫生的水平,特別是提高醫生邏輯分析的能力。

醫生光是看書是不行的,光靠臨床經驗也是不行的,一定是以書本知識為基礎,透過實踐,積累經驗。

不管你醫生的能力多強,都離不開一個邏輯分析的過程,所有的疾病,你都必須能夠透過邏輯分析才行。

誰要是說,憑我的經驗,這個診斷應該是什麼什麼,這樣不行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