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資料的結果是令人震驚的,680例胰頭癌病例分析,這是蔣薇薇做的,5年存活率為92%,非常高了。
有8%的病人在5年內死亡,還有12%的病人有轉移,現在都已經做了第二次手術。
當然,劉牧樵原來天真的想法是想5年存活率達到100%。
沒有實現。
所以他不準備發表論文。
孟飛雲等人在做大標本的分析,病人數包括5年的所有病人,由於有不少是胰體胰尾癌,5年存活率會高一些。
但是都沒有達到95%以上,跟不要說100%了。
劉牧樵不準備在近期內宣佈成果,他修改了克瘤一號和克瘤二號,現在的克瘤三號按理效果會好很多。
劉牧樵不急於拿諾獎,他在實驗克瘤三號的療效。
但是,這並不妨礙他對中醫藥的宣傳。
他的報告結束後,南洋大學的執行校長找到劉牧樵,希望他幫助南洋大學開設中醫專業。
“這個,談到中醫專業,我並沒有系統的知識,嚴格地說我還只是一個外行。幫助創辦中醫專業,我可以支援,但是,我只能幫你們推薦一些專家。我自己,最多隻能說帶好徐敏這個徒弟。”
劉牧樵也不準備讓蘇雅娟牽頭做這件事。她也不是中醫科班出身,只能算是半路出家。
“推薦就行了,或者聯合辦學也成,具體的,我們還要開個會,到時候,你們安泰醫院肯定是要伸出援手的。”
說白了,人家還是衝著安泰醫院的中醫來的。
南洋是有中醫的,只是實力不怎麼行,相信中醫的也是那些有中華基因的人。
南洋大學想辦一個高水平的中醫專業,這種思路肯定是很好的,加上安泰醫院的中西醫結合之路走得很好,這是一個活生生的廣告。
他們下決心了。
一定要辦一箇中醫專業。
在南洋,辦中醫專業是有前途的,這裡有一半以上的人有中華基因,他們相信中醫,再加上中醫便宜、有效,而且副作用小,只要有一個良好的中醫環境,中醫是有市場的。
現在整個南洋,大約有幾千名中醫從醫者,但是,他們大多都是師徒相傳承的,水平有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