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翰·G看了一會,說:“您的血脂血糖控制不好,這是一個問題,希望您加強這方面的控制。至於你的頸椎病,也沒有到需要動手術的地步,您可以做做牽引,做做紅外線理療。”
李老頭趕緊回答,“沒用,牽引都做了十幾次了,還做過推拿按摩,小針刀,都沒用,越來越厲害。”
“嗯,這種病屬於退行性病變,過去叫骨質增生,其實都是骨質疏鬆引起的。這個病,嚴格意義上講,是沒有好的治療辦法。”
約翰·G又給這個判了,一句話,沒辦法治療。
到了第三個,是一個煤老闆,萬貫家財,去年娶兒媳,好大的排場,從省電視臺把本省最有名的幾個播音主持集體請過去了,光是這個費用就200萬,還租了30輛勞斯萊斯,這一項差不多千萬,還搞了一場專場晚會,把全國很多明星請過來,又用了1000多萬。
反正是這廝家裡的錢只是數字而已了。
他的頸椎病引起了左側下肢無力,痛,麻,乏力。
約翰·G看了一會片子,說:“你這個必須做手術,屬於脊髓型,椎管相對狹窄。”
“手術容易嗎?”煤老闆懵懵懂懂問。
“頸椎手術沒有容易的,這不是做闌尾炎手術,也不是做肝臟胰臟手術,這頸椎是身體所有神經透過的地方,也就是指頭大小,稍不注意,手術可以造成病人截癱,你說容易嗎?”
約翰·G絕對不會容許別人說頸椎病的科技含量低。他自認為,在臨床專業中,他屬於高尖類的學科。
過去,外科醫生看不起內科,病人一來,上“三素”,激素、抗生素、維生素。而內科醫生更看不起外科醫生,只知道一刀切,用藥永遠是稀裡糊塗,連幾聯抗生素都不講道理,更別說革蘭氏陽性菌,革蘭氏陰性菌的區別,逮著高檔抗生素就用。
後來,隨著科技進步,越來越多的新技術開展,這種局面變了,內科、外科界限模糊起來。
譬如心血管內科,開展介入以來,你就很難說這還是純粹的內科了,神經內科也是一樣,穿刺引流,血管介入,不是更像腦外科嗎?
而隨著人群老年化,外科病人不再僅僅是外科疾病了,他們面對的病人可能有嚴重的心衰,或者呼吸衰竭,還可能有高血壓,糖尿病。
這樣,控制內科疾病也成了外科醫生面臨的課題。
但是,不管怎麼講,頸椎外科都是最近一些年才發展起來的臨床學科,屬於高大上的學科。
在幾十年前,頸椎外科全世界都只有少數醫院敢做手術,約翰·G是絕對不允許別人說頸椎手術容易。
“我說啊,你這病,即便是我幫你做,我也不敢說,有百分之百的把握。”約翰·G撂狠話了,他本來是有把握的,但是,他講官話了,用臨床上通用的語氣對付病人,“有風險,有很大的風險,我只能說,最多八成的把握。”
約翰·G這幾句話,把煤老闆嚇得半死。
不過,他又不想把病人嚇跑了,這傢伙有錢,說不定跑霍普金斯大學等醫院去了。西德的醫院雖然很厲害,但名氣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。
“不過呢,你也不要太過擔心,你這種手術,我做了很多了,一般的療效都還不錯,至今還沒有出現過嚴重的併發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