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科學院大學護理學院放在清江市成了決策層的第三個選擇,這件事不是某一個人拍板就行了的。
話,談到這裡就算是結束了,最終護理學院會辦在哪裡,是今後一個時期討論,或者爭論的話題。
劉牧樵和姜薇也只能講這麼多了。
本來,請他們來是討論放在京城還是深城,而他們倆則提出一個新的選擇,反而增加了決策的難度。
劉牧樵和姜薇不是決策者,但他們的建議權很大,護理界最厲害的兩個人都在安泰醫院。
姜薇還是國際護理協會的會長。
至於安泰醫院會不會成為本國醫院的領軍者,充滿了懷疑,幾乎所有的衛生界的老人一致認為,醫院是需要歷史沉澱的,新興的醫院上得快,敗得也快,這有無數的例項可以佐證。
假如安泰醫院沒有劉牧樵呢?
把一所醫院的希望寄託在一個人身上那是很危險的事。
不過,反過來講,要是安泰醫院成了霍普金斯大學醫院的這類醫院,反過來成就一所大學,這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設想。
深城是國家門戶,邁一步就出境了,與國際接軌有無與倫比的便利。
京城則有巨大的號召力,一國的首都,名字就是品牌。
而清江市,未來有沒有可能成為醫療中心呢?
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,上次不是給了他們100億嗎?領導的意思不就是說打造醫療中心嗎?
當然,理想與現實是有一定距離的,等安泰醫院全面超越協和等名牌醫院的時候,也許是50年後的事。也只有它全面超越這些大牌醫院,它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醫療中心。
3、5年是不可能的。
不過,這個設想還是可以考慮。
聊到第二個問題,國醫大師的事,劉牧樵介紹了4個人的情況,至於評定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。
不過國醫大師的評選主要看業績,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,要不,傳承的醫生就沒有機會了。
和院士的評比有很大不同。
劉牧樵把二錢排在蘇雅娟前面,因為蘇雅娟的年齡過於年輕,才二十多歲,就評為國醫大師,這種可能性太小了。
夕羽只能靠後,嚴格意義來講,她還是一個學生。
離開部裡,他們來到京城的家,彭珊遇到了一個難題。
她不知道是準備一個房間,還是兩個房間,她對於劉牧樵與姜薇的關係瞭解得不多。
不好問。
姜薇在四合院轉了一圈。
她很喜歡這個新家。
“我就要這間房子。”她指著彭珊旁邊的一個小房間說。
“你要這間?太小了,過去,是姨太太住的。”
彭珊不得不提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