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術完成了,劉牧樵鬆了一口氣,這種煎熬其實只有手術者自己清楚。
人,什麼時候都可能出意外,猝死的人每年都海了去,已經有年紀的特拉多先生也可能隨時猝死,手術是一個打擊,發生猝死的機率要大很多,萬一他在這個時候猝死呢?
手術中斷了整整3個小時,還是米特里教授藝高膽大,中途讓病人醒過來。
這本身就有風險,清醒的時候,病人的情緒控制是一個難題,他做得非常好,差點沒有讓病人覺察到手術終止了。
這就是高明麻醉師的本領。
手術結束了。
沒出手術室的門,劉牧樵就和李師傅談開了。
“柳絮是怎麼跟你講的?”
劉牧樵接過劉淼送來的濃茶,一杯好龍井茶,劉淼專門弄了一個高階茶杯——毛瓷勝利杯,放在手術室裡,給劉牧樵喝茶。
茶葉是劉淼搞來的。上等的龍井。
李師傅手裡也有一杯茶,不過不是瓷杯,而是一個紙杯。
“柳絮說,她幫我建工廠。每年訂購100套血管修補材料,各種規格的都有。”李師傅說。
“建廠需要多少錢?”劉牧樵問。
“其實不多,小打小鬧,只做100套產品的話,我和我兒子就夠了,不需要請工人,錢,主要是買裝置,15萬就夠了。產房投資不大,可以租一套民房就夠了。”李師傅說。
“這樣吧,從我的科研經費中抽出300萬給你,你在工業園區建一座工廠,正正規規做起了,我們今後還會把心外科弄起來,聽說你做心臟瓣膜也很厲害,你就衝著這塊建廠,做一個小而精的公司。銷售這一塊,你不要發愁,柳絮幫你。我給你一個小目標,3年後,你的公司年收入,弄到1個億,10年後,10個億應該不會有問題。”
劉牧樵注意到了,李師傅做的產品,血管內壁光滑度比別的公司產品有優勢。
如果這老頭子要做大,其實很有市場,因為,心臟瓣膜現在主要依靠進口,人家的產品質量就是好。
李師傅的產品完全可以與進口產品媲美。
誰知,李師傅卻說:“劉教授,我不敢這麼想。頭一年,我只準備幫你們做100套血管修補材料,賺個幾十萬,我父子倆心滿意足了。”
李師傅在工廠裡幹了幾十年了,他知道做工廠的艱辛和難處,辦工廠,他確實沒信心。
他滿足於每年賺100萬,賺穩了,再考慮做心臟瓣膜。
心臟瓣膜,李師傅幹了30年了,他個人做出來的產品不差,與國外的完全是一個檔次。
但是,他們公司整體的質量並不好,在公司內部還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,每年,公司都很難把產品賣出去。即使賣出去了,也是透過兩種辦法,一是低價,二是拿回扣。
要是哪一天出來單幹,李師傅的產品有可能會受歡迎——不過,這營銷,就難說了。
很多時候,並不是好東西就有人要,英雄落淚的時候多得很。
次品滿大街的現象海了去。
所以,李師傅不想急於擴大生產。
“投資300萬的事,不急,我先湊齊20萬,馬上開工。其實,要生產好產品,從頭開始,到產品出來,平均每天我也只能做3件產品,多了就會影響質量。你今天需要的產品,其實我是用心瓣膜的基礎材料上加工,才能夠在兩個小時拿出產品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