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姍本來還想抵抗,最後放棄了,她只好改變一下門診模式,週二,週五上午看兒童肥胖症,週三上午看成人肥胖症。
兒童是世界的未來,得優先他們。
不過,漸漸,袁姍感覺為難了,因為,很顯然,每週三個上午的門診時間真的不夠用。
這就有些尷尬了。
袁姍是安泰醫院4個半兒科的大科主任,每週的行政與專業工作根本就忙不過來。
譬如,每個科室的服務質量,她要過問;排班,也要過問;還要落實一些投訴的問題,還要開會學習,傳達醫院的會議精神,等等,這些都是行政方面的工作。
專業方面的工作就更多了,會診,疑難病例討論,死亡病例討論,科室質控,她都要過問或參與。
還有一項重要工作,4個半科室的績效二次分配,她要拿出具體的方案來,這件事不能由別人替代,別人做會有矛盾。
4個半科室,半個科室就是肥胖症的30張床。
它不是獨立的科室,因為,這個科室有個特點,不需要打吊針,也沒有危重病人,基本上不需要護士。
這半個科室,雖然成本不高,但經濟效益也不高,吃中藥,一天也就是一兩百元的費用,其中還有一半以上的中藥費用,根本就沒有什麼利潤。
不過,社會效益就大了,過去治不了的肥胖病,現在用幾個月治好了,對患者本人,家庭都是有效益的。
袁姍由於有大量的行政事務和專業工作,要擠出更多時間看肥胖門診,就有些難度了。
但是,最終,她還是做了一些調整。
她把危重病人的搶救委託給了4位主任和阿玲。阿玲不再單獨收住院病人了,她帶領另外3個人,組成一個搶救團隊,專門救火。
阿玲無事時,每天巡查一下病危、病重的病人,做到心中有數,急救的時候不至於還要翻看病歷。
袁姍可以放心把這項工作給阿玲了。
她又把獎金分配的工作交給了劉婭。
劉婭,袁主任是信得過的,她是大兒科護士長,帽子上有三條槓槓,和趙靜是一個級別了。
按理,劉婭只能戴兩條槓槓的護士帽,但安泰醫院晉級的規矩,她和向麗芳都是三條扛扛的護士長,工資拿13級。
王藝就是兩條槓槓,拿12級工資。還有的護士長是拿11級工資的。
安泰醫院最高階別的工資是17級。劉牧樵17級,孫濤17級,曾飛雪16級,袁姍14級。
可以看得出來,劉婭她們的級別非常高了。
袁姍把績效二次分配交給了劉婭。
還有一些工作,她下放了權力,最後,袁姍騰出了週二、週四、週五三個整天看肥胖門診,只有週一、週四到病房查房會診。
當然,事情很多,袁姍還會利用晚上做一些事,至於週六和星期天,原則性是休息的。
安泰醫院科主任一級的醫生護士,慢慢有一個習慣,平常累死累活加油幹,週六週日都是在家休息的。
安泰醫院的中高層,都是有錢的主,工作努力那沒的說,但生活品質也不能降低。
不過,這也不是絕對的,譬如杜小平這種人,他們的生活品質很難說很高,因為他們還有一項工作,做飛刀,所以在時間上,他們幾乎沒有業餘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