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胃管把中藥灌進胃裡,沒多久,大約就10來分鐘,瀰漫性出血就停止了。
這可不是一般的驚訝。
做醫生的,特別是產科醫師,產後大出血,DIC,這止血,是相當的頭痛。
在大量使用凝血因子之前,這種病人,一旦出現DIC,死亡率在70%以上,即使是使用了凝血因子,死亡率也在40%左右。
這是醫學上的一道難題。
劉牧樵的中藥,10分鐘起效,這是不是太神奇了?
產科醫師很驚訝,劉牧樵也很驚訝。
剛才,10分鐘控制出血,雖然不能斷定絕對就是中藥的原因,但是,中藥起作用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假如這幾種藥真能治療DIC,那麼,這不就是一個很大的成就嗎?
每年的科研成果堆積如山,但是,真正有價值的也就那麼幾件,治療DIC,發現這種症狀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,但是,進展很慢,到現在為止,也只有兩種藥肯定有效,一是肝素,二是凝血因子。
可見,治療某種病,要攻克難關,那是非常的困難的。
“劉博士,你這個方劑,效果這麼好,可不可以說,DIC已經被你攻克了?”產科主任問。
劉牧樵點頭說:“雖然這是第一次使用,但是,我有一個預感,這個方劑,真的很可能是把DIC攻克了。”
產科主任一驚,說:“你說,這是第一次使用?”
劉牧樵點頭,說:“對的。你記下這個方劑,今後,在其他病人身上使用試試,我估計,應該是有效的。”
產科主任又是一驚,這不是送上來的一場富貴嗎?
科研成果,很明顯,這是一個很有轟動性的科研成果,真要是有效,別說申請準字號的中成藥,獲得二等獎以上的成果肯定的可以的。
作為科研工作者,作為醫生,一輩子能和科技進步二等獎沾上一點光,人生還有什麼遺憾呢?
“劉博士,你真的把這個方劑給我們?”
“是的,今後,一旦出成果了,你們可以在期刊上發表論文,也可以直接申請獲獎。”
劉牧樵淡淡地說。
他無所謂。
他可以出成果的地方太多了,隨便一個高階寶盒,他就可以變成一個很大的科研成果,一個方劑,治療DIC的方劑,真的提不起劉牧樵的興趣。
你在發表成果論文的時候,順便寫上劉牧樵的名字,他不會有意見,你要是忘記寫了,他也不會有意見,也許,那個時候,他早就忘記這件事了。
上次報的科研成果,最近應該會出結果了,不知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這件事竟然比往年推遲出結果了。
前幾天有訊息說,劉牧樵的兩個專案可能要被擠掉,理由是,僅僅是安泰醫院一家醫院的臨床報告,沒有大面積的實驗資料,匆匆忙忙評獎,有不嚴謹的嫌疑。
也確實,劉牧樵報的卒中治療與頸椎手術這兩個科研成果,並沒有成為一項普遍運用的技術,也沒有得到其他醫院驗證。
就譬如卒中治療率,安泰醫院運用微創加華佗再生丸,治癒率,有效率都是很高的。
但是,其他醫院,雖然也有用華佗再生丸的,但他們沒有運用精湛的微創穿刺技術,有效率、治癒率就差了一大截。
而頸椎技術,就更加不用說了,除了劉牧樵這一個組合,其他醫生都不能重複這一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