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教授不是開玩笑,而是認真的。
剛才,手術做了一半,他還能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比劉牧樵差?
不是差一點點。
他意識到,即使是他們醫院的超級大佬,也不過就是這水平。
“我願意做你的助手。”
他這句話是真誠的。
“只希望,你的手術節奏慢一點,我不一定跟得上。”
劉牧樵也沒有客氣,換了一個位置,開始做主刀了。
這樣換了一下角色,手術就協調了很多,劉牧樵做主刀,何教授做一助,二助還是那個二助。
所以說,一個團隊,搭錯了班子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。
手術很協調,也很順利,不知不覺,8個小時過去了。
劉牧樵縫合了最後一針。
“累嗎?”
劉牧樵問了一聲一助與二助。
“不累,感覺很爽。”
沒錯,他們兩個的話沒有一點虛偽,因為,手術順利是一個方面,更主要的是,他們還學到了很多知識,心得頗多。
“我請客,吃火鍋去!”劉牧樵一邊脫手術衣一邊說。
“應該是我來請。”何教授今天的心得是最多的,他很想再跟劉牧樵做幾臺手術。
學者到了一定程度之後,和高手做一臺手術勝過自己摸索一年,要是能和劉牧樵這樣的高手多做幾臺手術,自己肯定會有一個飛躍。
何教授是有抱負的人,他不甘心做一個普通醫生,這輩子,別說院領導什麼的,科主任一定是要做的。
這是他人生的最基本價值。
要做科主任,至少要讓與自己有競爭關係的人臣服,他們不服,即使做了科主任,今後也很難相處。
在滬市醫科大學附屬一醫院,每天都是那些人,都在那裡努力,誰怎麼樣,誰進步了,心裡都是有底的。
這一次出來,對何教授來說,有得也有事。
有得,是因為這個經歷可以給他的晉級加分。
在同等的條件下,有過抗震救災的經歷,在提拔上肯定會優先考慮。
同時,有得也有失,失,就是離開大本營之後,高難度的手術機會會少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