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濟醫院的年輕教授怎麼也不相信,劉牧樵不會做骨折內固定,這是骨科的基本技能。
劉牧樵實話實說:“我最早是做胰腺手術,後來又對大腸感興趣了,再後來又對肝臟感興趣,一路走過來,突然有一天學會了‘無痛正骨療法’。”
“啊!”同濟醫院的年輕教授一聲驚呼,差點掉了下巴。
“醫生還可以這樣當的?你竟然學會了‘無痛正骨療法’?”
兩個都是非常大的疑問號和驚歎號!
醫生還可以這樣當?
半路醫生改行的不是沒有,但是,改行要改出名堂出來的,真的太少了。劉牧樵你這個改行,顛覆人的三觀啊。
一個胰腺就已經是登峰造極的境界了,你達到這個頂峰已經是歎為觀止,眾人仰視的成就了。
你說後來對這個興趣,對那個感興趣,然後,你也就是22、23歲的樣子,什麼一路走過來,就成了很多學科的專家。
這是一個疑問,或者說驚歎號,一個很大的驚歎號。
第二,你說你會“無痛正骨療法”,這可是骨科學緒論中作為一大豐碑的傳奇絕學點到為止。
之所以點到為止,是骨科界不敢真的認為有這種絕學,他作為傳說中的絕學,僅僅在緒論中輕描淡寫提到了一下。
關鍵是沒人想到真的有這門絕學。
其實,現在他不是不相信,而是完全相信,因為,24小時內,給200名骨折病人接骨,普通的接骨法就要打200個麻醉,也是不可能的。
劉牧樵一邊做手術,一邊說:“你想學?”
同濟醫院的年輕教授又是一聲驚呼,“我還可以學?”
劉牧樵哈哈一笑,“醫學不是開放的嗎?你有什麼病人,選擇幾個,我們手術後,我教你上肢骨折的‘無痛正骨療法’。”
左上肢的難度比較小,病人的手臂力量相對下肢,要小多了,做正骨治療的時候,就簡單得多。
同濟醫院的年輕教授興奮得差點掉地下了,他忘記自己是站在小木板凳子上。
就在劉牧樵他們在手術室做手術的時候,手術室外面來了兩個來自華西醫院的973首席科學家。
他們在等候劉牧樵,要急著見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