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牧樵提出要見汪運年,是他對華西醫院的敬重,汪運年是華西醫院的973首席科學家。
他是從李六一那裡知道的。
汪運年是國內最早引進血管介入的專家之一,很快就在華西醫院打造成了一個品牌科室,每年,他們要收治近萬人,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。
至於汪運年的學術成就,連李六一都敬佩不已,那肯定是一個人物了。
劉牧樵提出要見汪運年教授,徐院長趕緊轉頭對辦公室主任說,你去聯絡一下。
辦公室主任出去了一會兒,回來說:“不好意思,汪運年教授剛好出差了,去滬市第六醫院做技術指導了。”
劉牧樵故作非常遺憾的嘆息說:“汪老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,可惜。下次來,我一定要好好見見他,請教一些問題。”
徐院長微微吃驚,說:“你在血管介入方面也有研究?”
劉牧樵微微一笑,說:“略有研究。京大一院的李六一就是我的好朋友,我們就經常切磋。”
徐院長又是一驚。
李六一,他太熟悉了。
今年兩次上京,徐院長都會見了李六一,他是去挖人的。
華西醫院的規模是全國最大的之一,和鄭大醫院有得一拼,而在診療水平上和協和有得一比。
這樣的醫院,必須有強大的領導力的人做院級領導。
他們選擇醫院領導,很有點像“通用”,“西門子”等公司,不是由上級指派,也不是競選,更不是臨時選擇。
他們是要經過十年以上的培養訓練,在兩個候選人中選擇一個,被選擇上了的做院長,落榜的,離開醫院。
為了能夠進入這兩個候選人名單,多少青年醫生夢寐以求。
培養十年後,經過專家和第三方的確認,勝出者就任華西醫院院長,落敗者,一出門,就會被其他地方的大型醫院聘請走了,他根本不愁沒飯吃。
徐院長相中了李六一。
他兩次進京都會見了李六一,要把他挖過來,主管華西醫院的一個學科,併兼任院長助理。
按理,李六一會歡天喜地。
誰知,他拒絕了。
可以說,他拒絕得毫無理由。
過去劉牧樵去挖他,他有理由拒絕,說安泰醫院沒有高尖人才,他沒地方學本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