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都市言情>全科醫師> 第699章 玩膩了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699章 玩膩了 (1 / 3)

醫學是開放的。

這所位於大西北鄉下的七里醫院,雖然有點兒旁門左道的意思,但是總體來說,他們是有貢獻的。

劉牧樵願意幫他們一把。

西醫不講究私藏,有了科研成果,會及時的向外公佈,不僅僅是國內,還會向世界公佈。

國家鼓勵發表SCI,這就是一種態度,開放、共享的態度。

世界上也有規定,治療方法是不能申請專利的,必須全人類共享。

七里醫院既然在模仿安泰醫院神經科,何不幫他一把,讓他們走向更正規的道路呢?

鄒慶祥有一個條件,他對王暉說:“做你的顧問,沒問題,但是必須正規。”

王暉也很爽快,“沒問題,我也想正規啊!”

王暉,早年是為了賺錢,坑病人的事有過,譬如,為了賺錢,他們對來求醫的都會動員使用“頸動脈滴注”方法。

本來,一瓶擴血管的藥物只要20元錢,透過頸動脈滴注,他們就要收60元。

後來,有學者透過對比研究,說頸動脈滴注並沒有明顯效果,王暉還是繼續堅持了5年。

直到後來頸動脈滴注出了人命,最後才收場。

這人有韌性。

頸動脈滴注不行了,他們就開始做顱內穿刺引流,最先,他們用的也是軟管,比縣醫院開展的更早一些。

他們專注一種病,還買了二手CT,在治療中風和其他腦血管病方面,確實做出了名氣。

我國的老百姓最相信小道訊息,特別是民間的宣傳,他們是堅信不疑的,所以,到現在還會有人找山溝溝裡的郎中治療癌症。

這就是小道訊息的力量。

清江市樟樹村,有一位老師早年得了胃潰瘍,後來他把幾種治療胃潰瘍的藥物混在一起,磨成粉末,私下賣給別的病人,過了一段時間,他竟然成了遠近聞名的名醫。

國人就是迷信小道訊息的。

七里醫院之所以成為上1000張床位的專科醫院,就與這種心態分不開。

劉牧樵在七里醫院院長王暉的盛情邀請之下,幫他查了一下房,他們除了卒中病人,也收治了一些其他病人。

如格林巴利、重症肌無力、眩暈症、腦腫瘤等病人。

他們的執業醫生,全都是本科畢業,還有一些是碩士畢業的,這倒是令劉牧樵吃驚不已。

素質不錯啊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