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院長去了幾個地方,想要見的5個領導見到了3個,還有兩個忙,出去了,沒有見著。
孫濤也找劉牧樵聊了。
劉牧樵沒有多說什麼,他有顧慮。
現在社會,官本位主義嚴重,沒個一官半職的,人生的光環不夠亮,即便是企業家,也希望有個官的光環才行。
現在擺在孫濤面前兩條路,一條仕途路,一條學術路,都不錯,他該怎樣取捨,劉牧樵不想多嘴。
其實,孫濤也並不是絕對拿定了注意,他確實是希望魚和熊掌兼得。
劉牧樵說了不會介入,他就真的沒有介入。
本來,他去一趟市裡,人家領導看在他的面子上,有可能會同意孫濤在安泰醫院任職的,要加強市一醫院領導力量,高健回去不也是可以的嗎?
劉牧樵沒有去疏通關係。
他有顧慮。
他不知道孫濤在學術上能夠走多遠。
說實在的,孫濤的悟性並不比胡伯龍強,胡伯龍能夠做到的也就是一流水平的醫生,他和孫濤都不是超一流水平的材料。
今後,他們在安泰醫院看家,那沒有任何問題,但想和滕策、邦太那樣在世界上做飛刀,可能性就不大了。
關鍵是他們的天賦受到了限制,不可能在高位上再開創新的局面。
在技術的基礎部分,跟著學就行,到了大師級、宗師級之後,就需要開創性工作。
也就是說,光是會做Vilisishi基礎上再開創性設計新的術式,他們兩個就勉為其難了。
所以說,他們兩個可以達到很高的境界,學會Vilishi術式,應該都有希望,但是,每個患者有每個患者的特點,在實際手術中,有可能需要修改方法,這種機動性、靈活性,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。
這種情況不多,1%,或者更低,千分之一。
但是,什麼是高手?
高手就是能夠做別人做不了的那個1%,或者千分之一的手術。
能夠做99%的手術不是高手,只有能夠別人做不了的那個1%的手術才是高手。
孫濤和胡伯龍,在劉牧樵的調教下,三五年之後,拿下胰腺、肝臟99%的手術,不會有大問題。
但是,可以預計,他們拿不下剩下的1%。
既然是這樣,劉牧樵擔心孫濤會後悔。
他現在才36歲,做到正處級的院長應該不會有大問題,甚至坐到衛健局的局座位子上,問題也不大,說不定還能再上一個臺階呢?
誰說學醫的做不了大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