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院長疑惑地問:“這……骨科他不行啊。”
胡伯龍說:“他行,他肯定行!”
皮院長認真地說:“我上次問過他,他說他不行的。”
骨科主任也說:“我看,他一定是不行的。”
胡伯龍哈哈一笑,說:“你們對劉牧樵不瞭解,他哪一次說自己行了?都是在關鍵的時候,他突然變成大行家了。”
變成大行家。
皮院長在努力回憶,是的嘢,劉牧樵的才能,也是一點一點的突然冒出來的,難道……
得試試。
要是把骨科搞上去了,我寧願把所有利潤都給他。
最近,骨科不但賺不到錢,這麼頻繁的事故,反而賠了不少的錢。
關鍵,還不是賺不賺錢的問題,而是生命,患者的病情,這才是重要的。
雖然說,這幾個病人,從醫學角度上來分析,並不是醫院弄死的,有些病人還沒有打針就已經掛了,這應該是與他本身的疾病有關。
但是,一個病人,可以這麼解釋,退一步,兩個病人,還可以勉強解釋,但現在是第三個這樣的病人,還能這樣介紹嗎?
人體是複雜的機體,醫生,由於專業限制,看病時就有可能忽略一些其他疾病。
高明的醫生,除了本專業要精,還要有豐富的內科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。
是不是因為骨科醫生太專業了,忽略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呢?
這種可能性是有的。
“打電話,給劉牧樵,我們到骨科去。”皮院長說。
“糾紛怎麼辦?”
“先讓他們談,肯定是要打持久戰。”皮院長不急於處理醫療糾紛,談急了,是很難談攏的。
一般,醫院更喜歡走程式,醫學鑑定是最好的,賠多賠少,由第三方決定,賠也賠得心安理得。
也可以直接走司法程式。
不過,打這種官司經常會出現意外,因為法官不是內行,判錯的情況比較常見,並且還可能錯得離譜。
醫院最不想走的就是調解,費時費精神,吵吵鬧鬧,討價還價,最後,一般都是拿錢息事寧人。
有種說法,大鬧大賠,小鬧小賠,不鬧不賠。
這也是現狀。
現在,和患者家屬談判的是醫務科的副科長等人。
劉牧樵有些莫名其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