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能吃的就是包菜。
牛肉不是不可以吃,它的做法和內地不同,這邊的牛肉,吃的目的不是好吃送飯,而是為了補充一些蛋白質。
“劉博士,3臺手術,下午1臺,傍晚1臺,晚上1臺,您看,這樣安排是不是比較緊張?”
吃午飯時,琿城省立醫院神經科的馬主任問。
他們在路上走了5個小時。
劉牧樵說:“都安排下午就行了。剩餘的時間,你有什麼朋友,需要我診治的,我可以免費幫他們治療。”
回程,已經決定在明早,今天的時間比較充裕。
這邊的飛刀和東部沿海不同,那邊的學習氛圍更濃,說得直白點,東部的醫生競爭意識更激烈一些,一臺飛刀手術,是他們學習的好機會,他們會在手術前組織會診、答疑,然後觀摩手術,耽擱很多時間。
這邊做手術就簡單多了,直接做手術,根本沒有什麼術前討論。
三臺手術都是繼發性癲癇,不難,每個病人都是單個疤痕,每臺需要的時間僅僅10分鐘。
3臺手術加起來,包括術前準備,前後也就是1個小時的事。
“中午略微休息一下,2點開始手術,我估計,到3點鐘,3臺手術就做完了。你們有什麼疑難病,或者有嚴重的帕金森的,當然,要是你們胰腺外科,有難做的手術,我很樂意免費幫你們做。”
馬主任一聽,馬上就想到了一個人,自己的岳父,他就是一個帕金森病患者,免費做,那太好了。
免費還在其次,關鍵是有手術機會,自己照料老人的負擔頓時就減輕了,那太令人激動了。
馬主任對劉牧樵並不是太熟悉,劉牧樵治療癲癇很成功,也是科室裡另外一個醫生參加了滬市癲癇學會會議,回來講的。
“你做帕金森根治術?我們醫院的條件比較差,不知道16排的ct行不行。”馬主任說。
“ct?哦,我不需要ct引導定位的,我用的是taoshift法。”劉牧樵說。
馬主任一臉的茫然。
不用ct引導?
tao…什麼法是什麼東西?
馬主任神經科的知識比較老化,出去進修還是20年前的事,至於帕金森病的治療,除了用藥物,他們對手術根本很少關注過,他們認為,帕金森手術,那是滬市、京城大醫院的事。
什麼叫taoshift,他聽都沒有聽過。
劉牧樵解釋說:“我做帕金森根治術,用的是盲穿,不需要引導的。”
馬主任驚疑地問:“不需要ct引導?這……有點不可思議啊。”
劉牧樵微微一笑,“癲癇,我也不需要ct引導。”
“什麼?”
馬主任幾乎是尖叫。
他一直以為,劉牧樵等會做手術會需要ct引導,他都已經跟ct室主任說好了,要優先他做手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