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下好了。
病人滿臉通紅。
劉牧樵又幫她講解了有關醫學方面的知識。
“有種說法,你越是覺得全身都是病,那多半就是沒有病。當然,我說的是器質性病變。不過,功能性病還是有的,女人到了這個年齡,由於激素水平發生變化,打破了過去的平衡,就會不適合新的環境,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。
有這個毛病不要緊,告訴你一個辦法,自我調節是最好的辦法,再就是多運動,多參加戶外活動,多做公益,多聽聽音樂,吃,講究清淡、營養,多吃蔬菜和水果。再就是,別哪裡不舒服就上網查,很多時候,別理睬,過一段時間就好了……”
病人不住地點頭,“嗯,嗯,好的,好的,我一定照辦。哦,對,我就是最喜歡查百度了,越查,心裡越慌,越查,就覺得一身都有病。你不知道,我曾經還有過跳河的念頭……”
劉牧樵耐心聽完,說:“好了,按照我開的中藥,吃半個月,你什麼問題都沒有了。”
來到46床病床邊,病人一臉的愁容。
“怎麼啦?張爹,不高興?”劉建新笑著說。
“哎,別說了,生多了兒子。”病人愁眉苦臉說。
“怎麼回事,可以講給我聽嗎?”劉建新說。
“兒子生多了,不孝啊。三個兒子,都不想給我治病。”
“還有這麼一回事?”
“是啊,老大說,他在農村,沒收入。老二說,他下崗工人,靠出租摩的賺幾個錢,吃飯都不夠。老三說他們單位效益不好,兩個月沒發工資了。反正,到這個時候,就是不肯拿錢出來幫我治病。”
張老漢是農村的,清江市郊外,按理,並不是大山裡的貧苦人,生活在城郊,怎麼也能賺幾個錢。
“你不是有合作醫療嗎?”劉牧樵問。
“哎,別說了,都不給我買呀!”張老漢不認識劉牧樵,“你城裡娃不懂,農村,我們是300塊錢都是大錢,能省則省,那比得你們城裡人,300塊錢,一頓飯就吃了。”
劉牧樵並不認可張老漢的話,他就有好幾個農村考出來的同學,一個個比他還有錢,吃好的,穿好的,談朋友,只挑漂亮的女同學談。
劉牧樵有些不耐煩,孩子不孝順,多半是子不教父之過,加上這個病人是腦溢血,很快就會好了。沒必要在這裡耽擱時間。
他直接就查到了下一床。
張老漢見查房的醫生不理他了,一個人又開始罵罵咧咧,說:“來了一個星期了,就是不見劉博士,一點也不負責,我咒他出門就出車禍,撞死他。”
劉牧樵第一次聽到有人背後咒他,心裡很是不痛快。
劉建新回頭說:“張爹,你這就不對了,怎麼可以咒人家呢?”
張老漢說:“我就要罵?都說這裡有一個名醫劉博士,偏偏,我來了一個星期了,就不見他的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