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姍沒有參加早交班,劉牧樵也沒有去。
袁姍在考問他。
“你覺得沒有治療價值的病人有必要浪費資源,浪費財力嗎?”
袁姍一直沒有開展小兒康復等專案,她的理由很簡單,把精力放在常見病多發病上,既可以節省成本,又可以提高現有資源的效率。
劉牧樵搖搖頭,說:“我不贊成你的這個觀點。”
“理由!”
“你所說的沒有治療價值的病,恰恰,我認為有價值,非常的有價值。譬如,腦癱病人,治療一分就減少一分對家庭社會的拖累。關鍵的問題是,腦癱病人能夠治療。”
“能夠治療?”
“對,能夠治療。不是藥物,而是物理的訓練!”
“物理的訓練,嗯,你認為有價值?”
“有,只不過很多地方的物理訓練方式方法不對,所以,效果不是很好。假如我們能夠集中培訓幾個訓練師,讓他們達到專家級水平,那麼效果是立竿見影的。”
袁姍覺得劉牧樵講得很抽象,關鍵是,她還沒有看到所謂的訓練有明顯的效果,所以,劉牧樵所說的,根本就沒有太大的說服力。
“你還是堅持認為物理訓練僅僅是安慰對嗎?”
“對於重症的腦癱,我認為只是安慰作用而已。對非常輕度的,也許他本身就能恢復到應有的程度。”
劉牧樵苦笑說:“嗯,明白了,兒科,安泰醫院的兒科,不能發展壯大的原因就在這裡。”
袁姍忍住憤怒。
“其實,我們安泰醫院甚至可以以兒科作為突破口,建立全省最好的兒科!這個,就叫所謂的劍走偏鋒,省立醫院不會和你競爭,附屬醫院也不會和你競爭。”劉牧樵摸了一下自己鼻尖,又推了推眼睛。
袁姍依然強忍著憤怒。
“建成以兒科為龍頭,以神經科為重點特色科室,安泰醫院就能夠在本省醫療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,就可以與省立醫院,附屬醫院平起平坐了。”
胡說八道!
袁姍在後悔,後悔要和一個實習生探討兒科發展問題。
“你這是在做夢吧。”
“沒錯,個人要有夢想,集體也要有夢想,國家民族也要有夢想。我作為安泰醫院的一員,我認為,安泰醫院不能自甘墮落,不能在省立醫院面前甘拜下風。”
“要是你做院長就好了。”袁姍狠狠地諷刺了一下。
“對的,你說的沒錯,要是我做院長,兒科,我首先就投資3000萬,把別人不需要的病人,我全部收攏。你作為兒科主任,到時候就是本省兒科領域的大佬。”
“呵呵,可惜,只是一場夢而已。”
“不,是未來的目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