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老想到這,便叫至誠磨墨鋪紙,寫幾封書信寄給幾位老友,信中先幼稚大肆炫耀一番後才提及正事。
怪道老頑童,惹得京城幾家老太爺氣得鬍子都翹上了天,急得子孫們紛紛去搶御醫回家候著。
天子腳下,一點動靜都沒能瞞過上頭的眼。貴人一樂,思往事,惜流芳。
忙忙碌碌中,時間飛快流逝,距離蜜蜜大婚只剩下兩個多月了。
婚事剛定下來時劉銳傑整日樂呵呵的,吃飯嘴都合不上,一團傻氣樣。
反倒是越接近婚期人越緊張,一時怕蜜蜜覺得他陌生,一時怕自己大婚上哪步會出錯。
好好的人,嘴角上都長了個大燎泡,清火的菊花茶也不知喝了多少罐。
劉銳傑目前在工部學習,學問雖吊在二甲榜尾,但勝在態度好,人機靈且不自作聰明。
早朝上,司監天稟報明年恐多雨,易澇,需及早應對。
無論澇旱,興修水利是關鍵。
聖上當即下旨讓各地官員去檢查當地的水渠大壩,看是否有需要檢修或新建的,及時上報好及早應對。
盧家收到訊息便想著活動活動讓劉銳傑趁此機會去外地任官。
畢竟困境才能出成績,在京城看著風光,實則全靠省才能養家活口,更別說出頭了。
劉家祖孫三人對於這件事是沒有異議的,但劉銳傑不得不考慮未過門妻子的意見。
若新婚便把人放在京城實在不太像話,帶著外任怕環境不好苦了嬌妻。
此話一出,別人倒罷,只劉母先哀嘆兒子有了媳婦便忘了娘。
況且劉銳傑是三代單傳,對於她這個當母親的來講,兒子的安全比劉家的富貴來得更重要些。
無法,劉家只好寫了書信去告知周家此事,雖未定,但先商議出個大概總是好的。
周勤和徐丹兩人對朝堂之事都不通,沒什麼自己討論的意義,不過幸好有陸老指點。
“依我說呢,還是去外任幾年的好,總歸是份鍛鍊。人只有經了事,才會有成長。況且有盧家給他拖底,不妨的。若那地丫頭跟去後待不慣,使人接回京城養著怕什麼。”
陸老挑眉,“盧家不濟,到時叫我家那些不成器的去活動活動,這下你們放心了吧?”
周勤徐丹忙躬身致謝,“多謝陸老。”
陸老先生擺手,然後不客氣的點了一桌子的菜。
關於此事,徐丹同蜜蜜商議了,蜜蜜只說若真有那天,她願作為劉銳傑家眷同往。
兒女大了,自有其選擇,做父母的當然要尊重。
周家嫁妝準備完畢,清點裝箱後由周勤組的商隊護著送嫁出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