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這段時間以來,它所能攜帶的食物量卻是越發捉襟見肘。
倒不是這些老弱婦孺的食量變大了,而是每天族群中都會增添一些不能獨自尋找食物的傷號。
導致這些傷號增添的罪魁禍首是‘白靈鵲’。
對,就是在先前那場族群大戰中敗北的白靈鵲。
原本在那場大戰過後,泓泉市中的白靈鵲見了黑羽鴉都得繞道走,但這段時間它們卻是硬氣了起來。
或者更準確點說,是仗著‘飛雷鬼鴞’的庇護而狐假虎威。
有數量優勢的時候,白靈鵲就仗著鳥多欺負鳥少,圍攻落單的黑羽鴉。
倘若黑羽鴉帶著同伴來報仇的話,它們只要躲進飛雷鬼鴞夫婦所棲息的那棟廢棄大樓地界,那麼也就安全了。
因為沒有交過‘保護費’的黑羽鴉們,一旦靠近便會被護蛋心切的飛雷鬼鴞給進行驅趕,甚至發起攻擊。
稍有不慎,說不定就得變成對方的盤中餐了。
“啞!!!”
某處群鴉聚集的枝頭,忽然傳來了一陣猛烈的爭吵聲。
這樣的爭吵,鴉鴉這些日子以來已經聽慣了。
無非是族群中那些個團體的小首領,在爭執是跟白靈鵲一樣向飛雷鬼鴞上供‘保護費’,還是共同率領族群進行宣戰。
在龐大的黑羽鴉族群中,註定不會只有一個首領。
因為以它們的高度靈智,個體之間往往會有相對獨立的思想,而不會像蟻類、蜂類等昆蟲型妖靈那樣,整個族群的意志都由蟻后、蜂后所主導。
所以一個龐大的黑羽鴉族群,其實是由許多個大大小小的不同團體所組成的。
就比如鴉鴉,幼年時便失去了父母的它,是被一個小團體的首領所接濟,才得以餵養長大的,因此自然而然的也就歸屬於那個小團體。
但在那位老首領去世後,它便沒有繼續服從新首領的管轄,而是和自己那兩位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,組成了新的團體。
這個團體很小,只有它們三個,各自平等、互不管轄。
‘撲稜撲稜——’
又一次沒有結果的討論,以這些團體小首領們的不歡而散告終,紛紛撲扇著翅膀,神色不悅地回到了自己的團體中。
代表‘三隻鴉小團體’去開會的鴉鴉的其中一位好兄弟,也拍打著翅膀,落到了它們常站的枝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