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七章
蒼鷺始建於四百七十四年前,為雍容皇帝手下一名叛變的將軍所創。地形狹小,小國寡民,無甚享譽五界的特產。獨以其風景冠絕人界。
蒼鷺境內多山,均為幽深秀麗者。最富盛名者莫過於仙宿峰。仙宿峰分左右兩峰,高者風景壯美,多險峰峭壁,難以攀越;矮者景色婉約,多溪流小湖,精緻秀美。
仙宿峰,顧名思義。民間傳言,高峰上宿有云游到此的神仙,被此處壯麗美景驚震,立誓久居此處,永不回仙界;矮峰上宿有下凡而來的仙子,獨愛此清幽美景,至此不復離開。
雲殊瑤琴作為上古神器,就藏於這仙宿峰中。至於具體在何處,世人不得而知。但從古至今,入山尋訪神器者成百上千,雲殊瑤琴卻依舊不知所蹤。
曾有人傳言,雲殊瑤琴有神仙護佑,不能為凡塵世人所獲理為應當;亦有人傳言,仙宿峰上密佈機關,常人難以透過,盡皆喪命。
不論作何解釋,瑤琴之蹤始成謎。
仙宿峰所在之城鎮,亦名仙宿。
仙宿峰高,小鎮位於山腳下。仙宿峰內有泉,順勢而出,于山下積流成湖,後順勢而下,穿仙宿鎮而過,名仙宿河。河內多魚,肉嫩味鮮。仙宿小鎮,多為二層竹樓,環境清雅,民風樸實。鎮中有名的三寶,享譽蒼鷺。
一則仙宿客棧,仙宿鎮內只此一家客棧。裝飾清雅,老闆忠厚質樸,酒菜物美價廉,所處遠可望山近可傍水,四周風景絕佳,過往之人皆投宿其中。
二則仙宿小吃——梨花酥。梨花酥有兩種,一則為甜,一則為鹹。甜梨花酥以糯米、粳米各五分,細磨成粉,和以少許白糖、香油作皮;摘取當年的梨花瓣,以白糖醃漬,除其味苦,白糖、龍眼、梨花蜜、牛乳與之同碾作餡。鹹梨花酥以麥面、糯米、蘇子碾壓成粉,和以少許鹽和香油為皮,糖漬的梨花瓣配以仙宿河內魚肉搗成的泥,加以香菇、筍尖,剁碎作餡。
不論鹹甜,梨花酥外形皆為一朵梨花,包好後上鍋蒸熟,下油微炸,外形潔白略帶鵝黃,猶如一朵梨花清麗脫俗。做好後,以椰蓉為花蕊,瓊脂粘連點綴其上,輔以仙宿當地的梨花茶,便是:
樹上梨花樹下茶,夢裡亭畔夢外霞。
最是溫柔相思去,紅葉隨水月隨花。
三則,就是仙宿鎮的梨花。仙宿鎮內多梨樹,每逢花開時節,滿樹梨花如若滿樹流雲,輕盈潔白,如玉姣瑕,風過花落,逶滿一地柔情,花香淺淺,惹人情思。
一路策馬飛馳,蘇影到達仙宿鎮時是傍晚。
白天這裡似乎下過雨,地上還有積水。只是雨水洗過的小鎮卻更顯其質樸純美。晚霞紅紫參半,倚在遠處黛青色的山巒間,朵朵白雲拂過山頭。
遠近的建築都不高,偶有硃紅的角樓,飛簷上鍍著一層柔和而不耀眼的金色。正是梨花開的時節,精緻的樓閣間點綴著一簇簇在夕陽下呈現出淡金色的梨花。
鎮上都是鋪著青石板小路,路的一邊就是仙宿峰上流下來的泉水形成的仙宿河,河中穿梭著載運觀光者或是貨物的小船,船上站著帶著斗笠穿著蓑衣拿著長篙子的撐船人。
河岸兩旁有在洗衣的婦女,身邊的青石上放著衣簍子,沒有出嫁的少女顯得更矜持。幾個姑娘走在一起,帶著斗笠,穿著花布小衣,說說笑笑的走過去。
洗衣的時候並不把袖子捲到肩膀上,只露出一小節蓮藕般的手臂,分外清純可人。扎著小辮子的孩子在河邊的石板路上追逐玩鬧著,笑語聲傳得很遠。
牽著馬站在鎮子外面,看著這一幅景象,等回過神來的時候,蘇影嘴角都揚的很高,心情也像風景一樣。
進入鎮子的地方豎著牌樓,牌樓上金色的字型狂放卻俊秀,書著:仙宿鎮。牌樓下面立著一塊石碑。牽著馬緩緩走過去,石碑上刻著一首詩:
樹上梨花樹下茶,夢裡亭畔夢外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