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不愁水喝的人,自然很難理解在沙漠中水是多麼珍貴,也不能理解那裡的人們為什麼這麼極度渴求水源。
同理,一個真正的有錢人,也是不能理解窮人對錢的渴望;反之,一個窮人,也不能理解有錢人為什麼不喜歡錢。
比如阿狸的捷克馬,就曾經當著眾人的面說過自己對錢不感興趣,說自己一個月賺十幾億,但依然很焦慮云云。
他們這些大佬級別的人物,說這樣的話有可能是真實情感的流露。
但是,馬光明這樣說,就純粹是想在他們兩個人面前裝個逼。
既然要裝,就要裝得高大上一些。
馬光明笑道:“真正的成功人士,不是為了錢而工作,而且,成功人士的幸福感來自於解決問題,問題解決了,錢自然會源源不斷過來,對於他們而言,那只是一個數字。”
郭子江很難理解,只好搖搖頭,喝喝酒,罵罵娘:“這幫人,真虛偽啊。”
這就屬於一種經濟層面的代溝。
這種代溝,比年齡層面的代溝還要深,幾乎是不可逾越的。
其實,像捷克馬所說的倒也並不完全是裝逼,之所以說不完全,是因為也存在一定的裝逼成分。
說成功人士,那些有錢人不喜歡錢,其實他們潛意識裡對金錢充滿了比窮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渴求感。身家一百億跟身家一千億,過的生活都差不多。
但是,他們更深刻地知道,在經濟社會里,金錢的多少決定了力量的大小,同時決定了人與人之間階層的高低優劣。比如在香港,那些大佬對社會的邊邊角角,只要是能夠賺錢的,哪怕是死角都不會放過。
所以他們在不喜歡錢的同時,又經常有一種焦慮感。
比如捷克馬的公司,一直保持著一定增速的盈利,但這個增速一旦停滯不前,一旦出現下滑,一旦利益無法繼續擴大化,那麼他也就會面臨巨大的壓力,畢竟企業那高如喜馬拉雅山的成本負債足以嚇死人。
一家企業看上去收益還不錯,但卻也有著龐大的支出成本,有不小的開銷成本,當股東的利益沒法持續增長,或者沒法變現的時候,這家公司面臨倒閉也就不遠了,即便一時半會死不了,也只是賴活著而已。
“也不能說是虛偽,你要知道,一個人看這個世界,有三重境界。”馬光明笑著說道。
郭子江沒聽過這個概念,一邊夾著菜,一邊不屑地哼道:“還有這個說法?”
趙遠章知道馬光明的秉性,他既然這麼說,肯定有他的道理,便推了推郭子江:“光明的見識比你我要高得多,你今天能夠聽到他給你講這些,你就好好聽就是。”
郭子江剛想反駁,自己堂堂陽江一中的學生,會不如一個陽江建校的中專生?但他一想到趙遠章的拳頭不亞於楊江龍,又想到今天蹭了馬光明的車去安州,這會兒還蹭吃蹭喝,也就不好意思起來:“我這不是聽著嘛!”
馬光明放下酒杯,說道:“第一層境界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第二層境界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第三層境界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