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家,張文豪就直接來到正院,跟家裡人講了今天發生的事情。
“看來宮裡已經東西咱們這段時間行事的緣由。”
張壅聽了弟弟的話,馬上說道。
“看來咱們之後要小心了,不知道是否會有後招。”
相比於張壅的謹慎態度,張家大兒媳劉氏反而很樂觀。
“應該不會了,既然他們知道了咱們的態度,想來不會再做些什麼了。”
“畢竟如果新帝想要拉攏老臣,還是需要咱們家助力的。”
“所以,我覺得宮裡不光不會出手對付咱們,因為無法聯姻,反而需要更加的優待咱們家。”
劉氏的一番話,張文豪是很贊同的,既然聯姻這條路走不通了,還不能放棄張家的關係,那麼就只能在其他的地方做文章了。
上首的國公夫人聽了兒女們的話,笑著說道:“不必過分擔憂,咱們張家效忠的從來都是朝廷,沒有其他的心思,行得端,不需要擔心其他的。”
這話聽上去是有些理想化,從來都不缺小人,但是之所以能說出這番話,自然有底氣。
張家世代都是行軍打仗的,現任國公在軍中提拔了多少人才,各個地區的守備府都有國公府的門人。
大公子張壅走了文臣的路子,已經是官居二品,親家是隴南的豪門望族,經營著全國前三的書院,門人遍天下。
老二反而是行軍打仗的好手,如今立了功,也是殿前司副指揮使。(新帝還未登基,所以職位還不是顧廷燁的。)
將要結親的親家雖說不是什麼大戶人家,但是姻親也是各個不凡。
並且,由於最近的一波操作,盛家徹底被天下寒門學子認同,這也是不小的能量。
再說小女兒,與之訂婚的鄭家,那也是跟英國公府能夠平分秋色的人家。
所以,他們張家怕什麼呢?
皇家想動張家,說句不好聽的,他真的得思量思量,如果是巧立名目,一個不好就會反噬。
這就體現出聯姻的好處了,門當戶對,花好月圓時看不出什麼,畢竟都是差不多的層次,但是,一遇到事了,那麼其中的好處立現。畢竟都是實在的血親,而且,利益休慼與共。
張壅雖然還是有些擔心,但是既然母親這麼說了,他也就不說什麼了。
而且他也知道,張家有這個底氣。
當下,眾人也就不在針對這個話題在說什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