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母后嫁給父王的時候,父王還不是國王,是浮光國的王子。那時候,浮光國和金球國的關係極好,幾乎是唇寒齒亡的關係,互相依附,互相扶持。畢竟有赤焰國那樣的大國,一直都對浮光國和金球國虎視眈眈。”
“如果兩國不聯手捆綁結盟,就會面臨被赤焰國吞併的危險。因此,那時候整個浮光國上下的人都知道,哪個王子能娶我母后為妻,就能成為浮光國下一任國王。”
“我母后自小聰慧過人,心思靈巧,溫柔大方,深得外公的喜愛。在所有的女兒之中,我外公最疼愛我母后。當初……之所以會把母后遠嫁,是因為我王爺爺點名了要我母后。”
“因為……我母后是名天才丹師,不過……也沒你天才。她在十歲的時候破了黃境,是當年最具天賦的貴族。我母后的其他姐妹都是道師,從個人來看,道師當然比丹師要好,具有戰鬥能力,有成神的可能,發展空間更大。可作為妻子,一名丹師妻子,自然比道師妻子來得安全而實在。更何況,還是像我母親這樣的天才丹師。”
“於是……我外公只得提出最後一個條件。我母后的夫婿,必須由她自己選擇,兩國國王,都不可進行干涉。就這樣,母后在萬眾矚目下,坐著她的七彩鳳駕,來到了浮光國。也許是命運使然吧,母后對父王一見鍾情。”
“母后到雲集城的第一天,便出了些小事故。馬匹受驚,突然失蹄,在雲集城中橫衝直撞,嚇得在馬車中的母后花容失色,不知所措。彼時父王是雲集城中最厲害的騎手,以一己之力降服了那隻脾氣不大好的駿馬,英雄救美,解了母后的燃眉之急。”
“這聽上去是個無比浪漫的巧合,但時至今日,我深深懷疑,那匹馬突然受驚根本就是父王設下的局……在榮登大寶之前,父王對母后百依百順,寵愛有加,母后只覺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。連帶我,也覺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。”
“但這一切,自我八歲時,父王登位正式成為浮光國國王那一日開始改變……做王子的時候,父王並沒有娶過側妃,一直以來都對母后情深義重。可當成為國王之後,父王就開始納妃。不是一兩個,而是一口氣幾十個。母后心中自不開心,連帶我也不快,只是我們都清楚,身為王室中人,不可能阻止父王。”
“我是個女兒,不是個兒子。浮光國並沒有女王當位的先例,父王的王位想要傳承下去,就必須再生一個兒子。而母親……在生產我的時候出血過多,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。看著滿宮的妃子,我和母后都是有苦難言……”
“不過那時候,我們都還一直以為,讓我們難受的,是身在王室,而不是父王。但等我長到十歲的時候,我和母后都一起反應過來,父王根本是個壞男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