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的事情與李陵的預估毫無差別。
剩餘兵馬直衝己方弩陣而來,兩輪弩陣過後,李陵當即下令:
“撤。”
一千五百兵馬,直接把神臂弩往後一甩,用皮帶掛在了背後以後,直接利用原先留好的空當調轉馬頭,轉身往後開始狂奔。
沒辦法,不狂奔匈奴兵馬就追上了。
那你跑,匈奴兵馬這邊我自然是要追,不管你往哪個方向去跑,都是一樣。
匈奴雖然玩謀略玩不過大漢,但是他們也不是傻子。
大漢這邊想到拉開距離,逐個擊破,匈奴那邊自然也會有同樣的打算。
而且根據情況來看,人家匈奴那邊還更加的靠譜一點。
北側五千兵馬拖住二校三校,南側直接先滅了一校和二校這五千兵馬。
要知道,南側這邊,匈奴兵馬可是過兩倍於大漢兵馬。
但他們確實是太嫩了,打仗可不是看人多就行。
一個拿槍會用的五歲孩子,就能幹掉一個拿刀的三十壯漢,最不濟同歸於盡也可以。
而如今大漢和匈奴的裝備差距,就和這個差不了多少。
兩萬羌軍兵甲自帶,但是六萬匈奴兵馬和一萬湟中,那可是換了兵甲的。
雖然只是換了一柄刀,一張弓和裝備了騎兵三寶,但是戰力倍之於匈奴綽綽有餘。
而且自從他們加入大漢以後,還有了大漢和冠軍侯的狀態加成,再就不提其他方面了。
李陵帶著兵馬往南側靠了過去,並沒有衝擊與四校糾纏的那五千匈奴兵馬,而是開始慢慢的與派過去的一千一校兵馬匯聚了起來。
你能衝敵方的那五千兵馬,那後面緊跟著的敵方兵馬,也就能衝擊你四校的兵馬,所以不可取。
等到一校迴歸全狀態以後,李陵當場大吼下令:
“全軍聽令,以什為小隊,以隊互為依靠,四散逃離,打七號游擊戰術,戰場二十里範圍。”
傳令官在轟隆隆的馬蹄聲中聽完命令後,當即拿起號角吹了起來。
李陵的這個命令,是為了扯開身後敵人的陣型,削弱敵人的力量,從而進入對我軍有利的形式。
這也是多虧了軍中骨幹都是北軍將士,還是經過羽林虎賁訓練之法訓練過的北軍將士。
不然,就這個命令一下達,立馬就崩。
這個時候的兵馬,誰會演練這麼複雜的戰術啊!
一旦放開了四散逃離,那就不是打戰術,打游擊了,而是真正的逃離,你根本就聚不齊了,直接就崩了。
而身後的匈奴兵馬,在看到大漢兵馬直接散開逃離的時候,立馬大喜,敵方將領下令,開始四散追擊。
也是多虧了這馬蹄帶起來的滾滾煙塵,遮擋住了不少的視線。
不然,當他們看到四散的大漢兵馬,依舊保持著整齊的隊形,那碰到個謹慎的,估計不會這麼容易上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