霍嬗心中冒出一個念頭:
‘他已經四十九奔五十了,他已經老了,但他依舊在奮鬥,我才十三……這麼一看,我才是老的那個。’
霍嬗站起身,大大咧咧的拍了拍劉徹的肩膀:
“很簡單的事,有辦法,但是……有條件!”
雖然感動,但我也知道你在博取同情,所以不耽誤我談條件!
這一瞬間劉徹心中的期待蕩然無存,心裡感覺真的是嗶了狗了。
一個臣子治理國家,還要跟皇帝談談條件,不然不幹活,你咋不上天呢?
但是,很真實……
“說說!”
“姨祖父不能阻止我去打仗,我清楚姨祖父的心思,無非是想讓我練完兵以後,給我一個官職,然後拖住我,不讓我離開你身邊!”
劉徹果斷答應了下來。
但是霍嬗可不信他,雖說皇帝金口玉言,但是又沒人做見證,反悔只是瞬間的事,所以他伸出了他的手。
“什麼?”
“詔書啊,免得你反悔!”
本來霍嬗想的是管他呢,到時候兵一帶,來個劉徹找不見自己,至於糧草問題,整個匈奴遍地都是他的補給點。
但是轉頭一想,劉徹一道詔書,關門封鎖,他可能連關中都出不去。
一老一少對峙了一會,最後還是給了霍嬗一份詔書,霍嬗接過一看:
“印呢,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呢?”
劉徹見忽悠不過去,只能叫來符節令,看著霍嬗在那拿著大印仔細端詳,劉徹在旁邊連連感嘆:
“唉,崽兒大了,管不住嘍!”
“說吧,有何辦法!”
霍嬗手裡拿著大印,邊看邊說:
“還是那句話,這是一件好事情啊,平白多出了四十萬人口!”
“姨祖父光想著兩百萬流民要吃多少東西,不想想兩百萬流民可以幹多少事嗎?”
“兩百萬流民能夠挖多少水渠?兩百萬流民能夠開多少荒地?”
“為何要白養著他們?”
“《晏子春秋》記載:齊飢晏子因路寢之役以賑民。”
“以工代賑,他們都不看書嗎?”
霍嬗一連串的問題,把劉徹直接給問懵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