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這就發現了一個問題。
兩者結合才是王道啊!
大規模先衝潰你,讓你先變成小木頭。
隨後再遊騎戰術慢慢的磨你,這不比你慢慢的從大木頭上削快多了?
等到衝潰你之後,我就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,一次又一次的以多打少。
著名的以少勝多案例基本大多就是這樣。
比如,你總兵力五十萬,我才五萬,打不過怎麼辦?
戰場就這麼大,五十萬人,你不可能把五十萬全都放在一個地方。
資源不夠啊,比如說水源,五十萬人一條河不夠喝啊!
所以以少勝多,你就得找到這五十萬兵馬的要害之處。
比如各部之間的聯絡,各部之間支援的路途,敵方必定會派人把手。
你過去一看,嗯,你三萬,我五萬,以少打多瞬間變為了以多打少。
我滅掉你這三萬,然後破壞路途,隨後拖延你相互支援的速度,最後再滅掉你左邊的這四萬人。
隨後再找右邊的要害,滅三萬,再滅掉你右邊的四萬人。
我的兵力還是五萬,你的已經變成了三十六萬。
隨後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,就在這麼一次次以多打少的小戰爭下慢慢的轉換了局勢。
等到你的將士們都惶恐不安,士氣低落的時候,我覺得時機到了,然後一戰定乾坤,一場以少打多的經典戰役出現。
所以說,大軍不是那麼好帶的,五十萬聽著霸氣,但人越多,帶起來越艱難,你要準備、要防範的就越多。
五十萬大軍全部進攻,幾處十幾處戰場,沒那個本事顧都顧不過來,更別提這十幾處戰場還要相互配合。
比如,一個將領帶一支偏軍,一路攻城拔寨,戰無不勝攻無不克,非常的厲害,但他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將才。
自己打爽了,你回過頭一看,敵人從你的缺口跑了,回過頭滅了己方帥營,那你是有功有過?
怎麼合理的安排手下的將領,這也是一門學問,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。
所以說能領萬人數萬人打仗的,那就是將才,能領十萬人就是帥才,能領五十萬的,那是千百年出幾個的人傑。
韓信點兵,多多益善,你給我多少我就能帶多少,逆不逆天?
兵仙那不是吹出來的稱號,那是一步步打出來的。
而霍嬗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將才,最多也就是一個帥才,至於人傑、國士,他沒有這個本事。
但既然是個將才,那就要走到將領的極致,甚至於壓過那些名帥,人傑!
我用五萬兵馬就能取得你五十萬兵馬的戰果,誰厲害?
名將都不能滿足霍嬗,要做就做神將,千古之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