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徹怕的從來都不是用不了人,啥人他都能用,他怕的是沒人可以用。
雖然這段時間他在和霍嬗鬧彆扭,但他還挺喜歡和霍嬗鬧彆扭的。
因為沒人敢跟他鬧彆扭,更別提詔書都喊不來,所以就沒管他。
然而兩個多月前,他收到了霍嬗的奏疏,看完奏疏的那一刻,他非常心動。
至於霍嬗顯露出這謀國之才,他認為很正常。
然後他就準備行動,按照霍嬗的計劃行動,但是他找遍了朝堂,有衛青、霍嬗珠玉在前,發現沒有可用之將了。
能用的都老了,有才的像徐自為十幾年沒上過戰場,不敢放出去。
像路博德、趙破奴這些,匈奴這種主戰場,他們是當不了主帥的,因為頭頂還有霍嬗、衛青壓著。
匈奴戰場,他只能當這兩人的副將,衛青、霍嬗不上陣,他就出不了長安,這是潛規則,也是規矩。
而且匈奴這種大戰,他也沒本事當主帥。
所以他很糾結,糾結到底答不答應霍嬗,讓他領一軍前去。
他一方面想答應,在他看來,霍嬗就應該在戰場立功,這是他的宿命。
但是祖父的那一面又顯露了出來,他怕霍嬗年齡太小,有危險。
所以就很糾結。
然後他就喊來了衛青,也只有衛青能跟他商量這事。
衛青聽到後,那是萬分的支援,他的想法是年輕不是問題。
在他看來,霍嬗的領軍水平,除了各軍之間的配合,其他各個方面都和他相等了,騎兵更是超過了他。
帶領十幾萬大軍霍嬗或許不行,但是帶領五六萬,還是沒問題的。
十幾萬大軍基本會有五六十萬的後勤,五六萬大軍也有一二十萬。
民夫雖然多,但是上戰場的不多,他們是後備力量加運送物資,大部隊基本離前線有些遠。
五六萬軍隊,霍嬗還是能指揮過來的。
至於民夫後勤方面,後勤是重中之重,戰場對敵這方面佔了一大半。
衛青就沒見過能比霍嬗安排的更好的,幾十萬大軍後勤,他都能安排的過來,衛青自己都不如。
若是讓霍嬗知道他的想法,霍嬗肯定會笑道:
‘本來就是幹回老本行,前面不熟悉冷兵器怎麼安排,現在熟悉了,自然就能安排妥當。’
而且這一次又不是直接當主帥,只不過是領一軍而已,才三千人,霍嬗有那個本事。
他再秘密去前沿坐鎮,做好準備,霍嬗一旦出了問題,他就揮軍直上,這是一個好機會。
不得不說,衛青算是為霍嬗操碎了心。
但是劉徹還是有些糾結,他此時跟衛子夫一模一樣,即希望霍嬗去立功,但戰場兇險,又不希望他前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