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隨著整齊劃一的唰唰聲,羽林軍剩下將士,全都立於馬上,蓄勢待發。
“出征。”
出征二字一出,全軍將士計程車氣立馬就起來了。
一股彪悍的煞氣,瀰漫在羽林軍中間,誰說訓練訓不出煞氣的?
更別提,還有那些關係戶帶來的五百悍卒引領。
霍嬗一馬當先往前跑去,親衛營連忙跟上,後續將士陸陸續續的按照佇列跟上。
冬日行軍,傷人也傷馬,還容易滑倒測翻,但沒辦法。
長途奔襲,就跟跑操是一樣的,前面的領隊尤其重要。
因為他要掌控速度,跑的太慢,完不成每日路程,跑的太快,累死,還且還需要很有節奏。
長途奔跑,並不是死命的往前跑,這麼下來要不了兩天,全軍的馬就得累死。
奔跑中的馬它是不會停的,跑著跑著死去的馬不多,但是跑完以後,躺下站不起來的非常多。
因為停下以後它的膝蓋關節,血液迴圈承受不住了,一命嗚呼!
像跑著跑著突然栽倒,那種就是馬的關節磨損融化嚴重後承受不住了。
然後一頭栽倒,最後一口氣吐出就死了,不可能活下來。
所以長途奔襲,一般都是行走加上慢跑。
像這種冬日的奔跑,開頭先慢走,然後慢跑,再較快速跑,勻速推進,先把馬熱起來。
等到熱起來以後,就慢慢降速,降為慢跑,跑一段時間,變為行走休息,然後再慢跑,再行走,一直迴圈。
所以前面領頭的將士就需要非常瞭解全軍的馬速,什麼時候累了,什麼時候休息好了,全都要有充分了解。
這樣下來,馬就能較好的儲存下來。
像那種爭分奪秒的長途奔襲,比如說河西之戰、漠北之戰的老霍,那就沒辦法了。
行走、慢跑變為慢跑、快跑,消耗的馬那是成倍增加,就為了那一點戰機,幾萬幾萬的馬匹跑死,那是必須承受,沒有辦法的事情。
這些都是霍嬗從老霍的隨軍記錄裡看到的,經過兩年時間,霍嬗早已融會貫通,刻到了骨子裡。
不過他的情況要比老霍好多了。
不說將士肯定比老霍的好,就說馬匹,那都是經過精心細養的,比那個時候老霍的戰馬質量不知道高了多少。
而且這些馬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,不訓練,再彪悍的馬兒,它也撐不住這樣的長途奔襲。
那時候哪來的時間、哪來的資源訓練馬匹,將士們能強大,那還都是因為大漢的軍制有一年一月的郡縣兵役訓練緣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