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林走到馬邊,拿起脖子上的哨子,吹出一個旋律,全連包括他自己一百一十九人整齊劃一的翻身上馬。
然後以伊林為頭,轉了一個彎,排列整齊的出了營門往弘農方向奔去。
等出了營門,伊林又吹出另一段旋律,接著成片的哨子聲想起。
緊接著將士們在各自什長的帶領下散開,跑向不知道經過多少次訓練,早已爛熟於心的各自屬位。
羽林軍從營級軍侯開始,一直到什長,每個人都有哨子。
但是哨子一多,就有些不太好分辨,所以哨子種類就有很多,比如軍侯拿的就是高頻哨,什長拿的就是普通哨。
當然,不光有哨子指揮,鼓、金、令旗這些都是有的。
全軍將士,都要懂哨音,像一長一短,一長兩短,連短這些的含義是什麼,都要爛熟於心。
戰場廝殺聲中要敏銳的捕捉到。
但都是一些簡單的,戰場臨時應變的指令,複雜指令,哨子指揮不來,還是得靠令旗。
而斥候將士是最麻煩的,他們每人一把哨子,專門的斥候哨,平常不光要懂哨音、旗令,還得懂霍嬗研究出來的鳥語、手語等。
因為他們是最危險的人,第一時間與敵方斥候接觸廝殺,必要之時還得潛入敵方控制範圍,探查敵方部隊情況。
還要誘敵等等一系列危險情況。
不光是霍嬗的羽林軍,在整個古代,斥候就是全軍最危險,但也是最重要的位置。
………
就在伊林他們已經出發之時,霍嬗正在自己的營房裡打理自己的盔甲兵器。
桌子上一把分為兩截的長槍,通體精鋼打造,槍頭髮出亮閃閃的銀色,槍桿通體為黑色,上面分佈著雲紋等花紋,增加摩擦。
一柄柳葉刀,一張三石弓,兩大壺兩小壺箭,大壺每壺五十支,小壺三十支。
一種帶倒刺狼牙箭頭的狼牙箭,一種箭頭為三稜血槽的三稜箭,各八十支。
一柄諸葛連弩,兩大盒箭,每盒五十支,箭頭為菱形制式,和軍中將士一樣,就是盒子大一點。
除了這些,還有一柄長四尺五,寬三尺五的精鋼強弩,旁邊還放著一個箭盒,裡面放著三十支大弩箭,狼牙、三稜都為十五支。
桌子上還放著兩把匕首,一柄直刃、一柄三稜,直刃長八寸,三稜長一尺二。
匕首旁邊還有一個小布袋和一個大布條,小布袋裡面放著五根三石弓弦,五根神臂弩弦,十根諸葛連弩弦。
大布條上插著二十支飛刀,三寸長的直刀,三寸長的柳葉飛刀各十支。
大桌子旁還立著兩個人形木樁,上面掛著兩具甲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