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國的百姓要比不在封國的還苦,這是個什麼說法?
因為封國的百姓,要收的賦稅要比不是封國的多不少。
大漢直管百姓要收的封國也要收,大漢直管百姓不收的封國百姓也要收。
比如戶賦和人歲賦。
戶賦就是每年一戶人家要交給諸侯王國主兩百錢,一戶六人的話,平攤下來四分之一人頭稅,而大漢直管的百姓是不用交這個的。
還有人歲賦是獻金,是專門用於封國百姓的一種賦。
封國裡的百姓交的稅都給了諸侯王,皇帝收不到咋辦,就弄了一個人歲賦,基本可以理解為交錢為皇帝過壽。
還有各種各樣的苛捐雜賦,可以說大漢的稅不重,但是賦很重。
與賦稅相同的還有役,兵役與力役。
兵役基本分為三種,第一種是各地輪換,來中央,也就是長安的南北軍服役一年。
第二種是戍卒,每年都要前往邊疆服役三天。
第三種就是在各地郡縣服役一個月。
別看三天、一個月的不多,但是你要想想,這是在古代,你服役三天,路上就要趕幾個月的路。
還有力役,百姓每年都要抽出一個月時間,來為國家進行義務勞動。
這些其實看著都還好,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。
服役期間,除了中央軍兵役,其他的吃喝全都不管,百姓需要自帶。
不光是吃喝問題,服役期間,比如說要修一條水渠,所要用到的錢財、工具,全都自帶!
而且注意,是每年都要服役,從十四歲一直到五十六歲。
服役加上重賦,豐年還好過一點,但是碰到了災年,那就活不下去了,只能賣身大戶當奴隸。
因為相比於地賣光了沒錢交稅後,被充做官奴,沒日沒夜的幹苦力,顯然把自己賣於私人更好一點,起碼能活下來!
而大戶們雖然要給這些人交雙倍的人頭稅,但是這可比僱傭佃戶划算多了。
一點是這些人不光是能種田,還能放牛牧羊,開山挖礦。
第二點是,這些人也是一種財產,他不光幫你賺取利益,而且還本身就是利益。
一個小奴兩萬,一個大奴三萬,精壯者能賣到五萬,大漢百姓變成了一種貨物。
說漢武帝窮兵黷武,打沒了一半人口,其實沒死多少,大多都是被這些大戶們,以聯合官員巧立名目多收稅,以及土地兼併等等手段,把他們變為了自己的私人奴隸。
他們就是這麼一步步坐大,乃至於不到百年時間就推翻了大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