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鑑於拿下江心洲只是作為一個前進基地,建設規模一開始不會太大,吳昕也就認了,不然現在刑天基地還真的有些力不從心了,畢竟平頂山以東的大片地方可是正在進行開發呢。
商議好接下來的對策之後,第二天軍工廠那邊就接到了軍事委員的訂單。
作為這次任務最主要的兩種武器,深水炸彈和燃燒彈,以目前基地的製造能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。
深水炸彈不用說,這玩意其實並不是太複雜,而且基地需要的並不是那種用於深海炸潛艇的專業炸彈,只需要能在大江裡爆炸就行,哪怕用遙控的方式都行,技術難度也為之降低。
而燃燒彈軍工廠這邊選擇的是凝固汽油彈。
隨著農業部那邊對肉樹的培養,再加上基地的的車輛基本都是燒煤的蒸汽卡車,燃油供應已經小有富餘了,完全有足夠的油料用來製造凝固汽油彈。
不過,有了凝固汽油彈,用來進行投擲的載具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而恰好,隨著基地第一架飛機的升空,基地的航空工業算是有了一些小小的積累,雖然還只是一戰的低水平上。
但技術水平要求低也不是沒有好處的,那就是基地完全有能力建造一些大傢伙,例如運輸機。
這架飛機的立項本來是為了解決前往蜀都的緊急運輸問題的,水路雖然運量大,但耗費時間,碰到一些突發情況可能會有所貽誤,這才有了這架運輸機的構想。
不過,這架飛機雖然說是運輸機,但卻是以一戰時候的伊利亞·穆羅梅茨重型轟炸機作為參考的。
飛機的原始設計為空重4.5噸,最大起飛重量7噸,航程540公里,就是飛得太慢了一些,只有137公里小時,但對基地而言已經可以滿足基本需求了。
當然,這些都是原始資料,基地肯定會對它進行效能提升的,而底氣就在基地能製造更好的發動機。
別看基地現在的工業規模與一戰的那些工業國相比非常的小,但製造工具卻完全是天差地別,有著各類現代機床的加持,雖然還是一戰設計水平的發動機,但其效能卻比原裝貨要更好。
只是受限於產業規模,沒辦法進行工業化批次生產,但小批次生產個十幾臺還是不成問題的,而效能更加強悍的二戰發動機也已經開始了試製工作,要不了多久也會進入正式生產階段。
至於飛機的機身部分就更不用說了,以基地目前的水平完全沒問題。
正是因為基地有製造這樣一架飛機的能力,譚卓君才有了空投燃燒彈的戰術思路。
為了佔據盧賓市的那塊江心洲,刑天基地這次是要水陸空三軍齊出了。
這次軍事行動的意義已經不再侷限於是一次佔據戰略要地了,而是一次對基地軍事力量的升級和加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