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敢拿過床邊上給自己準備的衣服,疑惑道:“大爺,能不能麻煩問您一句,這裡到底是什麼地方?還是在廣西境內吧?”
“這裡叫‘桃花源’。”
老人話聲清淡,但聽話人趙敢卻是直接愣在了哪裡。桃花源??趙敢想起了初中課本上的一篇課文——《桃花源記》。心想著這老頭不會是在忽悠自己吧,好多史學家早就證明過了,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根本就不存在,純粹就是陶淵明一人YY出來的東西。南開大學文學院院長陳洪教授說的好,世上本就沒有桃花源,桃花源只是存在於陶淵明的心裡。
試想,這如果都不算YY那什麼才算?
當然,在早期的時候,很多史學家確實是對桃花源存在與否做過一些探索,他們發現湖南常德、湖北十堰、江蘇連雲港、安徽黃山、臺灣基隆、河南南陽、重慶永川、酉陽等地都有桃花源,但顯而易見,這些所謂的桃花源都不是陶謙筆下的那個桃花源。
於是,大家都不得不放棄了,不得不做出論斷:好吧,桃花源確實是陶淵明一人YY出的東西。
但現在這老頭竟然說這裡就是桃花源,這如何讓自己不震驚!
老人微微一笑沒有說話,帶著趙敢往外面走去。
出了木屋之後,趙敢一眼望去,才發現這個村莊確實小的很,加起來也就百來戶的樣子,家家戶戶住的都是木屋,窗戶是用宣紙糊成的。房簷上掛著臘肉之類的東西,房前還有堆疊的整整齊齊的柴火。趙敢特別細緻的瞅了下——砍柴用的刀是鐵質的。
街上有一些年輕男人推著雙輪的小車,上面還載著玲琅滿目的貨物,小姑娘們頭上佩戴者漂亮而小巧的飾品,個別還穿著絲綢製成的衣服。
但趙敢沒有看到貨幣,路邊剛好有個小集市,買東西都是以物換物。
按照陶淵明所說,桃花源內的居民是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隱居起來的,那應該還停留在秦時的文明。但現在看來,這幾千年的歲月衍變下來,他們也在不斷的升級著文明,最起碼的也是最具有標誌性的一點就是,已經從青銅時代完全的進化到了鐵器時代。
但或許是因為與外面沒有接觸,只能封閉的進行文明的衍變,與外界那高樓林立的社會相比,他們還是落後了太多了。
趙敢大致猜測了下,這裡的文明應該是發展到了與唐宋相當的時期。
老人看到趙敢的神情又是呵呵一笑:“小夥子,這下你相信了吧?”
“大爺,難道你們真的是秦人的後裔?”趙敢大大的睜著眼睛。
老人點點頭:“其實,我們本來不是住在這裡的,一千多年前,我們整個村子都住在一個叫做武陵縣的附近。”
“武陵縣!?”趙敢微微一驚,湖南常德是有一個武陵縣。
老人微微頷首,接著說:“後來因為被地方官員知道了我們,所以祖先們就把整個村子都遷到了更南邊的地方,也就是現在這裡。聽外面的人說,這裡應該是叫廣西吧?”
“您有和外面的人接觸過?”趙敢有些詫異。
“還是好多年前了,一個小姑娘來過這裡,也是從那山頂上掉下來的。”老人的眼眸中泛著歲月的滄桑痕跡,忽然間想起了什麼事情,又趕忙說道:“對了,因為你之前骨頭幾乎全部碎掉了,我為你配的那桶中藥雖說管用,但也治不了根本。就算是你現在已經沒事了,但再過上十幾年等你年歲稍大些後,骨頭會變得鬆動脆弱,撐不了幾年的壽命的。”
“那我該怎麼辦?”趙敢有些焦急,但知道老人既然這麼說,那肯定是有一定的應對辦法的。
“你看到那些年輕人沒有?”老人抬起手指了指不遠處。
趙敢定睛一看,這才發現村裡有很多年輕人都在自家門前打著拳,或是練習著呼吸吐納。難道說?這些秦人的後裔竟真的懂得古代人的那些武功氣功神馬的?
不過,看那些人的架勢,出拳虎虎生風,呼吸卻綿遠悠長,顯然不是那些混社會的“練家子”可以比擬的,也與那種只注重格鬥的軍人或特警完全不同。
準確點來說,現代的格鬥參雜了太多外國舶來的東西,而這裡的一切,卻都是原滋原味的中國風味。
“小夥子,跟我來。”老人又領著趙敢向前走去,來到了一家農戶前。
一個六旬老人剛剛將雙掌收息,面向趙敢邊上的老人問:“村長,這個年輕人是?我怎麼沒在村裡見過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