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生、秀才、舉人、進士,既是功名,也是修為等級的名稱。
只有到了進士之後,才能自主積累才氣,感悟聖道,從而晉升翰林、大儒等等。
眾人聽罷,拱手道:“先生自創妙法,不經過科舉也能感悟聖道,實乃自開一脈,令人大開眼界。”
當然也有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。
因為透過科舉就能晉升,所以他們認為孔子這文道修煉法根本就是雞肋,甚至還有擾亂科舉的危害。
不過真正眼光厲害以及一心為民者,卻能看出其中的好處。
科舉雖然十分公正清明,但是始終是人來主持的。
人為決定的事情,自然就有著喜好偏向。
甚至還有人鑽漏洞,歷代不絕。
除非是真的能夠技壓群雄,文章得到天定,不然就有可能因為考官的好惡而被刷下來。
無法保證絕對的公正。
而孔子所創的修煉法,只要自己的才氣到了,就能自主晉升,命運握在自己手中。
完全可以保障公平。
曲阜書院的半聖向著孔子致謝他的傳法。
景國太后道:“還請先生以及諸位賢達賞臉,哀家欲辦個迎聖宴,恭迎諸位聖賢。”
景國太后與小皇帝安排下盛大的歡迎儀式,鼓樂齊鳴,十里鋪紅,把眾人迎進了皇宮之中。
剛才人人爭相向孔子等人問道,俱都獲得了不小的收穫,各自有所進益。
此刻見終於空了下來,那曲阜書院的半聖才開始請教孔子等人的名諱。
孔子道:“老夫乃山野鄙人,姓孔名丘字仲尼。”
“大膽!竟敢冒充孔聖的名諱!”
眾人怒不可遏, 忍不住開口斥責。
左相柳山心裡更是冷笑起來:“好啊,我還沒出手,你就自己作死!
冒充誰不好,居然敢冒充孔聖!”
當代衍聖公更是氣得臉色發白,騰地站了起來,怒道:“賊子敢冒充先祖之名,實在不當人子!”
歷代衍聖公靠著孔聖遺澤,可以掌握聖道力量。
雖然不能參悟聖道玄妙,永遠失去了晉升的可能性,壽命也無法延長,但是卻擁有著半聖的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