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辨問道:“新式身份證何時可以普及開來?”
新式身份證是科技與符文技術的結合,既是一件小型光腦,也是一件法寶。
未來甚至還可以升級成為儲物裝置。
因為與天網相連,可以真正做到一卡通。
不管是身份資訊,還是銀行貨幣儲存,或者其他各種福利保障等等,都可以融入進來。
而且因為與大漢運朝的一絲氣運相連,所以不會存在被奪舍的情況。
但也正是因為功能太多,所以對材料要求極高,煉製程式也比較複雜。
所以目前只是滿足了部分朝廷高層以及征伐異界的人員使用。
荀彧道:“煉器司與電子科技研究所對於新式身份證,以及整個煉製的流水加工線,都進行了最佳化。
最多一個月,就可以普及到每個百姓身上。
最佳化後的身份證採用了滴血認主的模式,任何擁有大漢民籍的人都可以佩戴。
只要是足月的嬰兒,都可以獲得新式身份證。
另外臣還與禮部、衛生部商議,讓文教司與衛生署編撰合適的方案。
衛生署要編撰一些簡單易學的醫學常識,傳送到所有人的光腦之中。
這樣一來,百姓們提高了疾病預防知識,懂得一些保健方案,可以預防很多疾病,間接提高人口數量。
特別是嬰幼兒的存活率也會大大提升。
文教司則編撰一些基本的算術知識與工農學知識。
爭取做到全民掃盲。
所有人都能基本識字,和會簡單的運算。”
大漢帝國的文盲率還是極高的。
因為合併的幾個世界都是古代背景。
哪怕是後金世界以及《功夫、木乃伊》世界,雖然接近了現代社會背景,但是其中不識字的依然佔據了絕大部分。
反而是原本最初的大漢世界,因為最早處於劉辨的統治之下。
三十多年的九年義務教育普及下來,基本上掃除了文盲。
幾乎做到了人人有飯吃,人人有書讀,人人有功練。
另外,如今的大漢世界還是非常地地廣人稀。
總人口才不到三十億,其中奴隸又佔了近三四億。
還遠不及前世現代社會全球總人口的一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