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妙子道:“陛下,張真人恐怕不是對手,還請陛下暫避鋒芒。”
在他看來,張三丰雖然處在突破的邊沿,但是能否突破還是未知之數。
況且即使突破了五階,面對向雨田這個在兩百年前就達到了破碎虛空之境的強者,勝算仍然渺茫。
劉辨道:“此事朕已經預料,魯卿不必擔心。”
他早就察覺到了楊廣的異常之處。
楊廣既然敢召集畢玄、傅採林等高手前來,不怕被反客為主,必定有著極大的依仗。
而什麼依仗能夠讓他無視畢玄、傅採林,能夠讓他堅信可以打敗大漢帝國?
劉辨能夠想到的,只有向雨田這個魔門老怪物。
回憶一下楊廣與李世民的性格、人生軌跡,就會發現他們其實很像。
都是有著很厲害的文韜武略,都是以次子身上用了不光彩的手段上位,都是一樣的雄心勃勃……
所不同的是,楊廣失敗了,國破家滅,成為暴君的代名詞。
李世民成功了,成為千古一帝,帝王之中的典範。
看看楊廣的前半生與後半生,完全判若兩人。
前半生他領兵滅陳朝,文治武功都不俗。
而且虛懷納諫,廣收良才,為人謙恭簡樸。
後半生卻喜好奢華,好大喜功,急功近利。
他開啟的許多大工程,罪在當代,功在千秋,李世民因此受益良多。
以楊廣的聰慧,又是中年登基為帝,不論是朝堂還是地方,都有豐富的經驗。
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作為會引起天下大亂。
他似乎就是有意如此。
隋朝偌大的家底,好似他不折騰垮掉,就不甘心似的。
如果說,他跟李世民都是向雨田的魔種,那麼就很好解釋了他的行為。
很顯然,這裡面涉及到了國運的問題,包含著向雨田幾百年來的佈局。
雖然還不知向雨田的計劃的細節,不過如果沒有大漢帝國的降臨,結合原著來看,他的計劃應該是成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