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妃暄震驚地瞪大了眼睛。
她當然明白碧秀心師叔的下場,可是長久的洗腦教育令她找不出反抗的理由。
更何況她看了看周圍的長輩們,若是不同意的話,自己恐怕無法全身而退。
於是師妃暄忍著心裡的委屈,答應了下來。
梵惠清道:“跟我到祖師畫像前發誓吧。”
梵惠清帶著師妃暄,以及慈航靜齋的長老們來到了祖祠。
沉穆的大堂之上,掛著一幅巨大的畫像。
畫中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尼,身揹著劍,眼眸中包含著無窮的智慧。
這正是慈航靜齋的創派祖師地尼。
眾人恭敬地向著祖師畫像參拜。
然後梵惠清命師妃暄向著地尼的畫像發下誓言。
梵惠清與眾長老齊聲默唸經文。
頓時,一股飄飄渺渺的意志印入了師妃暄的腦海之中。
這是當年地尼留下的武道意志,在受到長久的祭拜之後,衍生的靈性。
這也是慈航靜齋的一種制約手段。
若是師妃暄要反悔,這股意志就會在她的腦海中糾纏,令她產生心魔,武功盡失。
而且一旦她與另一人相愛,這股意志也會侵染男方的精神識海,令其精神錯亂,走火入魔。
當年碧秀心與石之軒就是因此一死一瘋。
只是這種手段也不能經常使用。
因為每用一次,地尼留下的精神烙印就會衰弱一大截。
要不了幾次,就會徹底消散。
離開了帝踏峰,師妃暄感覺到天地之大,似乎卻無處容身。
她一直在慈航靜齋長大,心裡也把宗門當成了自己的家。
但是這一次,已經達到了劍心通明的她,分明地感受到了師父與長老們的森森惡意。
一路走下來,她看到了百姓生活的艱難。
也看到了地主豪強對於平民的壓榨。
看到了人性的美與醜。
一切都是如此新奇,這是她在帝踏峰上那小小几座山頭所看不到的。
雖然她很早就接觸到江湖上的各種資料掌故,但是也絕沒有親眼所見來得清晰明瞭。
心地善良的她一路鋤強扶弱,行俠仗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