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彌回返老君山之後,指點了一番弟子們的功行,並將《太陽金真九煉法》正式傳給了魯達和武松。
說起來這些魔星,顯然是非常適合修行《降魔度厄功》的,經過紫青道印最佳化的《降魔度厄功》也可以證得長生果位。
但是李彌還有一層擔憂,雖然魯達和武松是水滸魔星之中難得的好人,但是他們畢竟魔性深重,若是被《降魔度厄功》天雷動地火,永世沉淪,怕是將會造就恐怖的大魔。
因此不到萬不得已,李彌不想傳授,不過基礎還是要先打好,那就是《太陽金真九煉法》。
加上第三門功課之後,魯達和武松的修行速度終於慢了下來,這讓葉長生也鬆了一口氣。
沒辦法,師父新收的三個記名弟子也太猛了,讓他這個三師兄壓力山大。
半載之後,李彌悠然下山,化作一鶴髮老道,開始了遊戲人間,領悟五形之道的過程。
李彌已經飛昇神洲界十載,積累的傳道度上千億,按理來說推衍一門長生果位的功法並不難,但是李彌在編寫《降魔度厄功》的過程中發現,自己整理感悟編寫功法不但不消耗傳道度,反而會創造大量的傳道度。
畢竟能夠直接從天地萬物自然中領悟大道的天才還是太少了,絕大多數修行者都是需要功法和道經來啟蒙和教導。
因此編纂任何一本功法和道經,都是最正統的傳道方式,都能收穫不菲的傳道度。
因此李彌決定將五行之道功法推衍至接近完美,再用傳道度補完,如此才能收穫最大的價值。
神洲界的修士們,最擅長的符籙之道,大多都屬於五行之道的範疇,遠比《四符經》更加精彩。
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,卻又構成了世界本源,道法的根基。
如果不能深刻理解領悟其根本,那麼就只是重複性的鍛鍊而已,始終不得要領。
而李彌也有獨特的取巧辦法,那就是祭煉屬於五行之道的法寶。
五行之道最著名的法寶自然是五方五行旗,中央戊己杏黃旗,東方青蓮寶色旗,南方離地焰光旗,西方素色雲界旗,北方真武皂雕旗。
這五色旗各代表了五行之一,每一件的正品都屬於先天靈寶中的極品,組合起來更是非常恐怖。
李彌豪擲40億傳道度,祭煉除了戊己杏黃旗的其他四面,組合成了一套玄級法寶——五方五行旗。
以此五件法寶隨便排列組合,對於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的領悟自然會變得輕鬆許多。
同時,李彌也是在更加深入的瞭解這個世界。
從張道陵飛昇至今八千餘年,社會架構的模式變化並不大。
就像是前世從秦漢到明清也有2000年,但都是皇帝統治下的封建官僚體系。
生產力有發展,但並沒有革命性的進展,自然科學的進步都是零星不成體系的。
同樣,在神洲界中,符籙之道推陳出新,各大流派宗門“創造”了許多道術,但很多都是閉門造車,細微的修改,甚至早在數千年前就被先賢發現發明過。
道法不但沒有作用於凡人世界,甚至修行界內部也沒有多少改變。
不能說是一潭死水,只能說是變化不大。
如果真有一個八千年前閉關的老怪,現在出山,也會極快的適應這個時代,因為和當初的時代真的沒多少區別。
不過是換了一個世俗王朝,龍虎山正一盟還是修行界的扛把子,無上玄元清微羅天大陣依然在保護這個世界。
這就非常恐怖了,也是李彌絕對無法忍受的。
李彌一步步向著東方的大海行去,順便先去觀察了一番梁山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