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開始,武曲星君就讓自己做個弼馬溫,哪怕是打服了武曲星君,玉帝也非要自己去降服兄弟,最後封了齊天大聖,但是蟠桃大會卻不肯邀請自己。
為何?
就是蔑視,天然的看不起。
一口一個猢猻,一口一個妖猴,在他們眼中,自己什麼都不是,哪怕道行再高,戰力再強,也得不到尊重。
除非將他們全部打倒在地,再踏上一隻腳,才能讓他們低下高傲的頭顱,開始敬畏自己。
因此這次大鬧天宮,孫悟空並不後悔,也不會選擇反思。
唯一遺憾的,就是修行時間太短了,做不到真正的三界無敵。
那如來老兒,圓寂一次,卻能輕鬆復活,哪怕千次百次也未必能將其真正打殺,這樣的敵人,的確非常可怕。
如來和師父比起來呢?
直到此時,孫悟空才突然意識到,自家師父居然也是如此高深莫測。
滿天神佛,也未必有幾個能比上師父的。
這樣的大能,怎麼可能籍籍無名?
在天庭交遊之時,滿天神佛,卻無一人知道什麼“菩提祖師”。
師父不可能向自己一樣,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,必然有出身來歷。
而且整個方寸山上,除了自己,沒有一位師兄得到真傳,可以修行《大品天仙決》。
他們修行的功法,都只是普通的凡人道法,一旦羽化成仙,就算出師了,必須下山。
那麼師父的真正身份是誰?
而且太上老君,為何偏偏在自己偷吃仙丹時不在兜率宮?
為何八卦爐中七七四十九日,最終卻幫助自己證得大羅金仙果位?
迷霧太多了,孫悟空根本看不清,但卻知道,自己並非毫無依靠。
儘管師父絕不允許自己說出師承,但是孫悟空知道,自己是有靠山的。
那如來再怎麼強橫,對上師父,未必佔得了便宜!
想到此處,孫悟空孤寂冰冷的心終於有了些暖意,漫長的時光,似乎也有了希望,而非只是永遠看不到盡頭的牢籠。
就在孫悟空被壓在無量山下之時,西方靈山,盂蘭盆節。
佛門亦將主持下一次大劫的訊息已經徹底傳開,佛法將不再侷限於西牛賀洲,而是在整個南贍部洲傳播開來。
南贍部洲繁華遠勝西牛賀洲,人口也遠遠超出,一旦佛法在南贍部洲佔據主流,必然還能孕育出更多的佛陀果位。
因此下次大劫,是佛門大興的關鍵,而取經人的角色,更是重中之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