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界天道瞬間僵住了。
然而不等山海界天道做出判斷,李彌朗聲道:“太上道印,助我演化成道之機!”
下一刻,無數紫青雲霧瀰漫於天地之間,無論從質還是量,都遠遠超出了方才青帝藉助太古神桑演化的成道之機。
黃帝徹底傻了,他一瞬間感應到了氣運的流逝。
從這一刻起,他再也不是山海界天道氣運所鐘的氣運之子,他被拋棄了。
李彌直接施展三清無量玄光,再祭出混沌太一珠,直接將黃帝打殺了。
並非黃帝不堪一擊,實在是三清無量玄光和混沌太一珠太過兇殘,別說黃帝距離大羅金仙果位還有一步之遙,哪怕是真正的大羅金仙,在這兩招面前也不可能全身而退。
李彌打殺黃帝的理由,還是為了傳道度。
黃帝是雄才大略,眼界極高之人,決計不肯去屈居人下。
劉備算是李彌從微末之時培養起來的,固然資質一般,但卻非常尊重並聽從自己這位領路人的法旨。
黃帝根本不可能養的熟,而且還要浪費山海界孕育而生的五條成道之機,李彌自然不可能給他證得大羅金仙的機會。
黃帝一死,山海界中再無任何能對李彌造成影響的大能,而山海界天道,早就在李彌展現出十五條大道,又直接召喚出十六道成道之機時,徹底投向了李彌,完美的配合他成道。
李彌再度施展《八九玄功》,開始將自身《開天造化功》演化的三清元神虛影和十二都天神魔完美融合在一起,變化盤古法身。
這一步至關重要,卻又非常艱難。
十六條對應大道的烙印自然要留下,而且還要完美的將其組合在一起,變化盤古法身。
而變化之道,就算是最好的工具和手段,可以極大的提高盤古法身凝聚的速度和成功率。
李彌毫無保留的將自身十六條大道的領悟完全展示出來,超越法則,靠攏大道。
並非是不能再加幾條大道,但是過猶不及,純粹才是最重要的。
十五條大道都是為了凝聚盤古法身,變化之道是為了輔助凝聚盤古法身,沒有一條大道是多餘的。
李彌的精氣神於一剎那間,超脫了山海界,超脫了法則,抵達了諸天萬界體系的最高遠處。
三千大道,就如同三千條奔流不息的河流,不斷的交匯,不斷的奔騰。
大道就是刻在諸天萬界本源之上的永恆法則,放之宇宙皆準的真理。
不被任何世界所影響,不被任何天道所掌控。
天行有常。
而三千大道,諸天萬界,整個宇宙,皆是由盤古大神所開闢創造。
太清太極之道,玉清開闢之道,上清毀滅之道,三條大道幾乎是同時印下了屬於李彌自身的烙印。
這三條大道的河流,遠遠超出了其他大道,寬闊到了極致,根本無法觀摩其規模。
除非有朝一日可以合道,否則根本不知道這條大道之上有多少留下烙印的大羅金仙。
緊接著三清大道,李彌便順水推舟,一路在宇宙、陰陽、五行、風雷、輪迴十二條大道之上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烙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