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山海界的底蘊不足,只能孕育出一份成道之機。
唯有統合所有山海人族,甚至山海萬族,方能將這份成道之機從未定變成既定。
因此儘管五帝在上古之時都是道友,如今卻也不得不兵戎相見,只為了更高的道果。
“正是。”
“既然能從山海界外回返,又南下征伐十萬大山,必是能征善戰之輩,不知可有人得了赤帝傳承?”白帝沉吟道。
“陛下,難道您忘了當初赤帝黃帝歸原之戰的結果?黃帝若非吞下了赤帝本源,何至於能壓制陛下?”博父提醒道。
“不錯。”白帝連連點頭。
黃帝最讓人忌憚的,便是這一點。
在其他四帝還精純於五行之中自己對應的道之時,黃帝已經同時修行五行之道。
在吞併了赤帝本源後,黃帝道行大漲,徹底壓過了其他三帝。
而且這也意味著,其他三帝根本無法退出爭鋒,否則下場必然是被黃帝吞食本源,統合五行,連退而稱臣都難以做到。
赤帝多年修行的本源都被吞噬,即使有些傳承留給後人,也不足為慮了。
反而其赤帝后裔的身份上,有許多文章可以做。
白帝雖然是一名劍客,不如黃帝那麼有城府心機,但是畢竟執政十多萬載,對於權柄之道的領悟非常深。
“陛下,可‘興亡繼絕’,重建赤霄國。”博父提醒道。
“哦?”
“天地分屬五行,人族分屬五國,當初滅亡赤霄國便是最大的錯誤,我國佔據赤霄國的土地還不到五分之一,最富饒的都被黃帝拿下了。”
“如今若能興亡絕繼,於原址重建赤霄國,則那仙漢天子必然感激陛下,從今往後,唯陛下馬首是瞻。如此以來,攻守之勢易也!”
這“興亡繼絕”之策,正是博父這些天想出來的妙招。
藉著重建赤霄國的機會,將戰略態勢恢復到赤帝滅亡之前,而且新成立的赤霄國算是白奇國的附屬國。
“黃帝必然不可能答應,如之奈何?”
“陛下,當初您和黃帝白帝本為同盟,共同對抗霸主赤帝,為何反目?”
“自然是黃帝擊殺併吞並了赤帝本源,壞了規矩。”
“當初赤帝強盛之時,連續擊敗黃帝三次,最後一次甚至將黃帝逼入絕境,生擒了他,卻也宴請一番,將其放回。”
“如今重建赤霄國,不但白帝必然答應,甚至青帝都會心動。如此三帝合一,黃帝必然無法違抗大勢!”
最初的五帝之爭,只是君子之爭,大道之爭,赤帝走的是爭霸路線,就是將其他四帝全部打服,然後讓對方自然而然的拜服。
畢竟人族之外,尚有外族,赤帝之心,不僅僅是人族內部爭奪,更是考慮到了人族整體的利益。
不願意因為五帝之爭,而讓人族的血流乾。
彼時的人族五國,內部互相征伐,對外卻也不斷開拓,打的萬族節節後退,不斷敗逃。
然而自從黃帝擊殺併吞並了赤帝本源之後,五帝之爭就變質了,升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