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年間,劉備休養生息,讓被戰亂破壞的大地恢復了平靜,百姓重新恢復了活力。
改造了一大批舊世家和舊軍隊,在新得的兗州、豫州、司州、涼州和益州等地建設學院和宗派,傳播大同之道……
雖然沒有戰爭,但卻有一場思想層面上的戰爭。
任何不能認同大同之道的人,哪怕道行在高,家門再高,也要全部清退。
紛紛替換上了這麼多年間,劉備親手培養的年輕俊傑。
期間也有無數世家豪強反叛,然而在新生的大漢面前毫無任何抵抗能力,輕鬆被鎮壓。
如司馬懿之輩,也只敢兢兢業業的在劉備麾下工作,而且還要表現的更加進步。
但是他加入劉備陣營的時間太晚了,如今諸葛亮是劉備大將軍府長史,漢尚書令,註定是未來的丞相,文臣之首。
而司馬懿如今卻只是一個小小的酒泉太守,在蠻荒之地教化一群羌人。
這還是他主動請纓,要求前往偏遠艱苦之地歷練的結果,否則連太守都當不上。
畢竟整個赤縣神州,也只有一百多個郡,劉備治下只有七十多個,哪裡夠分啊?
司馬懿悔不當初,出仕之時他猶豫了,若是當初直接選擇投奔劉備,至少也能混個九卿之位。
而在修行境界上,也被拉開了差距。
司馬懿如今剛剛度過二九天劫,在道法榜上勉強排43位,以他的資質,本應該牢牢佔據前十。
而諸葛亮,已然反超張角,佔據了道法榜首的位置,成為了赤縣神州第一個度過三九天劫的大修士。
如今劉備張角兩軍,實力幾乎是3比1,甚至是5比1.
張角擺爛的傾向非常明顯,因此劉備也選擇了休養生息,整合內部,不急於進攻,一統天下。
等到一甲子時間過去,兵精糧足,一切準備都做好了之後,劉備終於號召天下,開始了對黃巾軍的決戰。
此時的劉備麾下,文有諸葛亮、賈詡、魯肅、周軒、陸遜、馬良、葉長生、孔融、諸葛瑾、鍾繇、荀攸等謀士,武有關羽、趙雲、黃忠、馬超、太史慈、魯達、岳飛、姜維、張遼等猛將,可謂是將星如雲,謀士如雨。
有厲兵秣馬培養出的精銳大軍千萬,人均元嬰道行,自都伯(統率百人)以上,皆為長生果位。
這樣一隻精銳大軍,即使放在西荒界,也足以和天朝帝國碰一碰,碾壓其餘絕大多數國度。
更有農兵民兵輔兵,加起來上億。
最後的大決戰,並不顯得波瀾壯闊,反而是波瀾不驚。
幾乎是平穩的推進,戰鬥也顯得非常“紳士”,幾乎回到了上古的春秋時代。
黃巾軍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失敗,他們也不怎麼狂熱,大多數都會在劉備大軍抵達時,戰敗後投降。
張角一改每次衝鋒在前,主動開戰的態勢,反而坐鎮鄴城不動。
高居武將榜第二的呂布,成了一眾漢朝武將的對練。
除了關羽,其餘黃忠、趙雲、馬超、岳飛等將,多次主動向呂布邀戰,互有勝負,卻無傷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