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楚之禍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,隨時都有起兵的那一天,這個題目出得也算是合理。
“題目是臣出的。”
聶含山倒是很坦然的承認了。
李烜笑道:“怎麼,這吏部尚書當得不稱手,連提學都要插手?”
“陛下言重了,只是隨手而為罷了,沒想到倒是給了臣幾分驚喜,這是臣抄錄的其中一位學子的策論,請陛下祥讀。”
李烜見聶含山如此鄭重其事,也微微點頭:“那朕倒是也來了幾分興趣。”
只見開篇便是振聾發聵的八個大字:遠交近攻,驅虎吞狼。
遠交者,南有天雲、東有衛、西有天風、北有神武。
近攻者,南有齊、東有陳、西有秦、北有楚。
大燕之地,群雄環繞,四面皆敵,早晚獨木難支。若能與天雲等四國交好,言明利害,以為掣肘,則秦等國不能輕舉妄動,大燕方有喘息之機。
然後則可遣使、離間、勾結等計引動秦楚矛盾,使其相互征伐,燕即可取漁翁之利。
......
李修涯的文筆算不得好,幾乎白話洋洋灑灑寫下這篇策論,將合縱連橫之論詳細的記錄下來。
李烜看得很快,臉上也露出震驚的神色。
“這篇文章...還有幾人看到過?”李烜臉色一肅,問道。
“姑蘇學正楊敬之、提學賀知書以及撫臺蕭鼎,再來就是臣與陛下了。”
李烜嘆道:“此謀國之論啊,大燕如今的處境,聶卿以為以此計可行?”
聶含山鄭重道:“臣以為,此計短時間內肯定看不出來,但若是能等上三年五年,必有成效。”
李烜點點頭,他也是這麼認為的,不過治國方略,並不是這麼簡單,其中盤根錯節的關係,想要實施也需要時間。
“朕記得鄉試之後,賀知書會回燕都述職吧?”
“是。”
“那就讓他進吏部吧,反正也是選賢舉能,不如也評評官員的優劣,就讓他負責官員的政績考核吧,楊敬之做他的副手。”
聶含山躬身道:“臣,遵旨。”
“對了,這是誰寫的?”李烜差點忘了,“既是鄉試題目,此人應該是今科舉人了吧?”
“是,他就是今日臣獻給陛下的對聯之人,李修涯。”
“李...修...涯...”李烜默默的念著李修涯的名字,笑道:“朕記住了,來年的會試,就由聶卿親自負責吧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
另一邊,九皇子下了朝會回到府中,馬上吩咐左右上前。
“派人去姑蘇,將舉人李修涯的考試文章送來與我看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