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國這邊,項宇能夠順利登基,全賴李修涯的相助,若是項宇敢跟李修涯撕破臉皮,背刺燕國。
燕國陷入危機,那項宇也別想好過。
項忌現在只是退位,人可還沒死呢。
項宇想要反水,那就必須承受楚國內亂的後果,這個後果他能承受嗎?
未必不能,卻也會非常麻煩。
而且對於楚國來說,與秦國也真的沒什麼好談的,就算秦國低頭,楚國也未必就要原諒不是嗎?
於國而言如此,於項宇個人而言,滅秦才是最重要的,所以楚國這邊也是絕無可能答應秦國的。
而風雲帝國這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。
李修涯出手幫忙解了趙平之禍,趙宣趙煜自然是感激不盡,而且風雲帝國與秦國本就有仇,若非是燕國解圍,風雲帝國現在會是如何光景?
秦國的狼子野心也根本無需要李修涯來重申,趙宣心知肚明。
所以就算風雲帝國國內並沒有多穩定,趙宣也仍然堅持與李修涯的約定,悍然出兵。
與強大秦國結盟安全穩定,還是與燕國結盟安逸舒適,對於風雲帝國來說,這並不難選。
所以就算後續秦國將盟約送上,失地奉還,趙宣也會斷然拒絕的。
同樣的情況,對於之後的神武帝國也是一樣。
神武帝國之所以會與李修涯合作,是因為李修涯將衡連之地還給了他們,秦國可付不起同樣的代價。
可以說,秦國現在的反應,李修涯其實心中也早有預料。
四國同盟,李修涯為主導,自然是有指揮諸國的本事與底氣。
李修涯用上這諸多的手段,就是為了確保其餘三國不會在關鍵時刻反水。
而李修涯留給秦國的唯一一條路,那就只有死戰。
但是死戰,秦國會是四國聯軍的對手嗎?
滅秦,便是要徹底的覆滅,而非只是攻伐這麼簡單。
它就是字面上的意思,李修涯從來就是這麼打算的。
青巖關。
諸葛天機率領大軍回援之後便一直堅守不出,而這幾日的時間,項宇也是在忙著處理涼州的事情,諸葛天機這一走,涼州數城也是件麻煩事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