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旦與張維被處斬,燕都一時驚動。
畢竟是開國數百年第一個被斬首示眾的皇子,關注度還是比較高的。
而從其後果來看,也是影響深遠的。
李旦的死也徹底鞏固了太子李兆的地位,群臣歸心。
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,李烜仍然是要繼續調養身體,一應的事務,仍然是要交給李兆來做。
對於這一點,其實大家心裡早有這個預料,所以也並未感到意外。
不過李烜同時也是發出了一道昭雪的聖旨,要為被誣陷的楊過恢復名聲,而且還特意恩賞了楊過的母親與弟弟,更是要讓新亭侯李修涯親自前往陽州去慰問,以示重視。
對於此事,群臣的反應不一,李修涯若是要離開燕都,那對於某些人來說其實也算是一件好事情。
不過對於李烜的這道聖旨,眾人還是覺得挺意外的,畢竟事情都過了這麼久了,現在才想起來,也著實沒這個必要。
但是既然已經明旨了,那李修涯還是肯定要去一趟的。
“老君那裡傳來訊息,各處官學的修建不是很順利,應該是遇上麻煩了,你這次出去,倒也不必這麼著急回來,明白嗎?”
李修涯微微點頭,他當然知道李烜不可能沒事將自己放出去。
這次讓李修涯離開燕都,其實一共有四個目的。。
第一,也是最不重要的一個,就如同聖旨上所寫的,去慰問一下楊過母親與兄弟,彰顯了一下皇恩浩蕩,為楊過恢復名譽。
這只是個由頭,說與外人聽的罷了。
第二,義務教育的問題。當初李烜是將這件事交給沈賢與李修涯一起的,不過因為李修涯被加封為樞密院的指揮使,所也沒辦法親力親為,只能將張郝和陳尤派出去協助。
但是沈賢是讀書人,麾下兜率宮中也都是學生道士,作風不夠強硬,各地豪強也不知道是聽了誰的意思,竟是聯手掣肘,沈賢的工作開展得非常不順利。李烜的意思,還是讓李修涯這把刀繼續發揮他的作用。
而且由頭也很清楚,李修涯是監察大夫,掌上方印,可代陛下巡視天下,有先斬後奏之權,去幫沈賢正好合適。
第三,便是為了李旦。
李旦這段時間也是一直都待在李修涯的府上並未出門,但是遲早也是要送出燕都才最為保險。
如今風頭也過了,正是李旦出城的好時機,而李修涯要離開燕都,正好也可以將李旦一齊帶走,沒人會懷疑什麼。
第四,也是最後一個目的,便是為了李兆。
李旦沒了,李兆卻並不是高枕無憂,沒了李旦當擋箭牌,李兆對李修涯的忌憚肯定會更加的深重,李修涯的性子李烜清楚得很,吃軟不吃硬,他更是害怕李兆與李修涯起衝突,結下仇怨,到時候他是真的幫誰都不好。